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节(1 / 2)





  薄幸月坐在后排,系好安全带。

  面包车穿梭在山间小路上,整辆车晃悠得厉害,都快跟坐船时晕船的感觉差不多了。

  他们此次义诊的模式是上门专访,跟走访的模式很类似,她跟吕司如一组,戚嘉禾跟另一个男医生一组。

  为了方便走路,薄幸月还在医院临时换了双备用的运动鞋。

  走在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烈日灼人,她往下拉了下帽檐,遮去刺目的光线。

  资料显示,头一家是一个三口之家,爷爷奶奶和孙女生活在一起,父母去别的城市务工,一年回来几次。

  小女孩儿像是没注意到他们过来的动静,在门口乖巧地踢着毽子,一直数到五十多个才停。

  向老人们说明来意后,两位老人看他们也不像坏人,这才放下心,主动请她们进门,招待喝热茶。

  薄幸月端起杯子,连喝两口,跟两位老人家聊起相关事宜。

  吕司如瞥了眼茶杯,可能是嫌脏,一直没敢下嘴。

  见小女孩有些害羞,见人来了就一直躲在奶奶身后,薄幸月从口袋里拿出来中午剩下的一包压缩饼干,递到她手上。

  奶奶笑吟吟的,鼓动说:“快谢谢姐姐。”

  “谢谢姐姐。”小女孩奶声奶气说完,拿过饼干到一边儿玩去了。

  奶奶听力不太好,所以她的问题总是要重复很多遍。

  等薄幸月不厌其烦地问完,奶奶大嗓门说:“我没病,就是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

  薄幸月跟吕司如留在这里为两位老人和小孩进行了基础的检查,又询问了几句有没有相关病症,所有任务完成后才离开。

  走访的下一家,是一个军人的遗孀家庭。

  中年女人姓刘,说喊她刘嫂就行。

  将人请进门后,她主动说起丈夫的情况。

  她丈夫是空军,之前开战斗机的,牺牲后,她便独自将儿子带大送去读书,希望小孩的茁壮成长能告慰他的英灵。

  走之前,刘嫂非要送给她这边的土特产,笑容亲切,“你们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不拿点东西我过意不去。”

  薄幸月这才有点真切地感受到——

  季云淮到底在守护什么。

  他肩负着无上荣光,在我国西北的土地上深入扎根。

  而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英雄。

  就像书中写的,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霎时间,心中震起无声激荡。

  还差最后一家没走访,看吕司如走路实在吃不消,薄幸月也不打算勉强她,没什么怨言地说,“那我过去吧。”

  没想到,走访完再回来时,那辆面包车早已没了踪影。

  薄幸月当即愣住,心头涌上不好的预感,可又想着兴许是他们把车停在了别的地方,还没通知自己。

  在原地等候了一会儿,天色越来越暗了,她焦急万分,只能尝试跟吕司如通电话。

  但这里穷乡僻壤,真的连信号都没有。

  薄幸月心里无奈又好笑。

  如果吕司如以为专门耍起小姐脾性就能整蛊到她,那就是大错特错。

  正愁怎么回去时,面前驶过一辆喷气的摩托车。

  中年男人撸起半截袖子,动作麻利又迅速,个子不高,黝黑精壮,面相有点儿凶。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什么样儿的救命稻草她都得抓。

  薄幸月向中年男人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但那人好像听不太懂普通话,不知道在问她什么问题,用当地的方言说了半天,她也听不懂。

  她只能用刚学会的当地话报了个医院附近的地址,中年男人这才同意。

  摩托车疾驰在小路上,一路上她都保持着沉默,很警惕地握着手机,看在路边哪里能有信号,希望能联系上医疗队的人。

  路况越来越偏僻,车子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等到她的那条消息发出去,薄幸月才察觉到眼前的景色太过陌生,她摘下头盔,声线平稳道,“你放我下来吧。”

  天气越来越阴沉,也不知道是不是预报的暴雨要来了。

  “快了。”他用蹩脚的汉语说完,薄幸月立刻察觉到不对劲。

  这男人看起来更像是居住在这附近的少数民族,她脑海里快速闪过许多的新闻,握住手机,佯装将电话拨了出去:“我马上到,实在不行,你直接过来接我。”

  男人用浑浊的嗓音问她:“喂,你在给谁打电话?”

  薄幸月克制住忐忑,撒谎不眨眼道:“没有,我马上到地方了,让我朋友过来。”

  中年男人把车停了下来,不知道要做什么。

  她把摩托车头盔扔在车上,往后退的时候,男人直接拽住她的头发,看样子是想把她往旁边的草丛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