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9章(2 / 2)

  要不然,等安安出嫁了,她和弘历商量商量,出海走一趟?这事儿得慢慢计划,要不然,怕是一说出来,弘历就该吓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到乾隆时期,这个绝户女继承貌似是确实改变了一下,参考例子林黛玉,她家的家产就是她自己一个人继承了的。

  ☆、第 145 章

  安安出嫁那天, 静怡亲自给她带上了凤冠。她是嫡长公主, 这凤冠自然是美轮美奂的。静怡给她带好之后, 忍不住笑道:“这凤冠,还是当年你汗阿玛亲自让人找来的东珠和红宝石, 又亲自画了画像让内务府的人照着打造的。”

  安安有些吃惊:“真的?”

  “自然是真的, 你汗阿玛还曾说,要给你全天下最华贵的凤冠呢,甚至将这凤冠的重量定为八斤八两, 还是我觉得太沉重了些,怕你到时候压的脖子疼, 劝他减少一些,他这才定了六斤六两。”

  当年静怡册封皇后的时候, 凤冠也才只重六斤六两, 当然,除了凤冠,那会儿静怡后面还带着别的首饰呢,加起来也差不多是八斤多了。

  安安伸手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凤冠,忽然眼圈就红, 但又怕静怡看见伤心, 忙伸手搂住静怡的腰, 将脸埋在静怡腰间:“额娘,我以后天天回宫来看你。”

  静怡笑呵呵的摇头:“可别,到时候我该嫌弃你了,远香近臭, 你偶尔来一次就行了,再说,你成亲了,以后就是公主府的主子了,要有一堆的事情等着你打理呢,你自己活的开开心心高高兴兴,我也就高兴了。”

  本来静怡还想多嘱咐些的,可一想乾隆皇帝活了八十多,元寿也就比安安大十来岁,将来就算是自己不在了,元寿也是能护得住安安的,索性就不多说了。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拍了一下安安的肩膀:“快坐好,一会儿喜婆该来搀扶你出门了。”安安的红眼圈,她就当没看见。还要维持好自己的笑容,这会儿安安还没哭呢,万一哭起来可就糟糕了。宫里不流行哭嫁,要哭也该在昨天哭完。

  大清的公主成亲是没有盖头的,就带着一个凤冠,眼前一点儿遮挡都没有。喜婆进来,安安将手搭在喜婆手腕上,端庄优雅的起身,跟着喜婆慢慢往外面走。

  嫡长公主有专门的车辇,安安这会儿也挡不住自己红通通的眼睛了。元寿在一边笑道:“伤心什么?还是在京城里,日后你想回来就能回来,大婚的喜庆日子,可别哭出来。”

  富察氏也上前温柔安慰了几句,静怡摆摆手,车辇就开始往前走。出了皇宫,后面十里红妆跟上,安安这就算是嫁出去了。

  静怡也没多伤心,最伤心的事情她已经经历过了,现下不过是嫁个闺女,心里酸涩一回,哭了几声,又想到日后安安会有自己的小生活,也就慢慢的缓过来了。

  就算是现代,成功女人也少不了被逼婚,这古代,男婚女嫁才是顺应天意的。再者,安安也没说自己不想成亲啊,她那额驸,还是她自己挑选的,应该还是有几分喜欢的。

  安安出嫁之后就轮到云晴和宝珠了,这两个更好打发,一个是为了照顾弘时这一系,一个是为向臣子们表明自己这个皇帝还是很仁慈的,所以两个额驸选的都是京城中人,八旗子弟。

  虽然家里不算是特别有权势,但额驸本人都是老实本分的,若是日后得了机会,还是能往上走的。

  这两个嫁出去之后,静怡就觉得自己了无牵挂了,就开始盘算自己之前要出海的计划了,她想过这事儿不会太顺利了,却没想到,就刚只是试探性的提了一下,元寿就去哭他汗阿玛了。

  听着他身边的大太监愁眉苦脸的给她转述:“太后娘娘,皇上已经哭了大半天了,说是对不熟先皇,对不住您,您就去劝劝吧,再这样哭下去,皇上的身子也是受不住的。”

  静怡没打算去,她打算稍微坚持坚持,万一元寿最后哭不出来了就投降了呢?

  然而,她低估了元寿的小心机。他不光自己哭,还将安康长宁长福三兄弟也弄进宫来哭,还很有策略,他自己在奉先殿哭先皇,安康领着两个弟弟在慈宁宫门外哭皇额娘。

  还有皇后领着下面三个亲弟妹来劝解,静怡觉得自己脑仁都是疼的:“我还没死呢,他们就在外面这样哭,不知道的还要以为我这是重病了。”

  安康一听这话不太好,要生气了,跟唱戏一样,一摆手,兄弟几个的哭声就全收了。

  静怡摆摆手,将皇后几个先打发了,又让人去叫元寿过来:“这几年,海军不是发展的挺好吗?海上一片太平,我也不去远了,就到台湾那边转转。”

  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朝廷就在台湾那边设立了巡抚衙门。经这么些年,台湾那边的所有办公衙门,几乎都和内地各省的一模一样了,海军来往也很是频繁,静怡若是过去,定是会平安无事的。

  “皇额娘,您去台湾自然是没事的,可您得想一下您自己的身体,这么些年,您坐过的最大的船就是官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江南,在船上生活的日子,最长的那段是一个月,可要从京城到台湾,那可就得好几个月啊。若是绕路,那边又不是很太平,再说,海船和官船还不一样……”

  元寿也匆匆赶来,兄弟几个轮番劝说,反正就是打定主意不让静怡去。

  哪怕静怡提出可以让安康或者长宁长福,随便哪一个陪着,元寿都没答应下来。他孝顺是孝顺了,可不愚孝,他家额娘都多大岁数了?头发都花白了,还能去台湾?

  可见静怡就是打定主意要出门,元寿灵机一动,想到个折中的办法:“我陪您去蒙古玩耍一段时间?”

  静怡略有些嫌弃,她上次回来到现在都三年了,天天在宫里瞧着元寿,看的都烦透了。

  “和我一起去能看见不同的风景啊。”元寿厚着脸皮继续劝说,他是打定了主意的,今儿劝说不了那明天就继续,明天不行后天还跟上,不光是他自己劝说,所有接近静怡的人,都被他洗脑了。

  静怡也是没办法,她要是自己当了女皇……那更是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最后无奈之下,也只好应了元寿,跟着元寿一起出宫往蒙古那边去了。

  大约是静怡闹腾的这一次吓着了元寿,也或者是元寿忽然想到了什么好主意,反正从这之后,都不用静怡主动提,每过三年,元寿都会根据静怡的心情定一个出宫走走的计划。

  当然,也并非是每次都是元寿陪着出宫的。

  有时候是安康,有时候是长宁,再或者就是长福。

  耿氏过世之后,天申也曾申请过这个机会,不过长寿抢先一步,天申也就只能往后排了。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静怡将自己说过的诺言,全都给实现了。她走遍了大清朝的每一块儿土地,吃遍了大清朝每个地方的美食。每到一处,她都要让人作画,有风景,有美食,有美人。

  有些自己留着欣赏,有些就烧给胤禛。他不能活着陪伴她,那在地底下陪伴也是一样的。

  后来,武氏也走了。再后来,顾氏和陈氏也不在了。

  大约是心情好了,静怡的身体也好的不像话,几十年时间,竟是一次重病都没有。她看着元寿的子嗣越发的多了,她也看着富察氏慢慢转变了心态,不过运气不太好,生皇五子的时候难产而亡。

  但幸好,永琏已经长大了,也娶了媳妇儿了。元寿暂时也没打算册封继后,反正他不缺女人,静怡也就不去插手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她都这个年纪了,要是还继续操心,别说元寿了,估计永琏他们也会不太高兴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她是个老太太了,光享福就行了。

  等静怡八十岁的时候,她走不动了,就留在京中含饴弄孙。安康他们兄弟自有差事,不过,估计和元寿有默契,不管什么时候,除了元寿,也总还有一个人会留在京城,天天进宫来给静怡请安。

  安安的额驸是个有出息的,元寿收服大小金川的时候,安安的额驸立下了大功,被封赏了爵位。但他也是聪明人,若是弘历没吩咐,他就只带着自家媳妇儿到处走走玩玩儿,日子过的也是很潇洒的。

  又过了五六年,乾隆四十二年的时候,静怡自己忽然察觉到些危机——她大约,是命不长久了。

  活到了这个岁数,她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