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0章(1 / 2)





  裴谨没给他聒噪的机会,堵上那不停歇的两片唇,许久后才意犹未尽的分开来,只见仝则的双眼愈发沉醉迷离了。

  裴谨笑起来,“还看得见你洗澡,看得一清二楚,比以前黑了些,不过骨架长开了。”

  仝则回眸瞥着他,“好意思么,堂堂一个侯爷,还干偷窥的事……”

  裴谨吊着嘴角反问,“我看自己媳妇,有什么不好意思?”

  “你说什么?”仝则一拧身窜起来,又被裴谨迅速给压了回去,“嘶,轻点……我说你会不会用词?”

  “不会,要不你教教我,宝贝、心肝、老婆、蜜饯?”

  仝则,“……”

  裴谨将人翻过来,不太用力地抵着,眼里蕴藉出一味细水长流似的柔情,“不让叫媳妇,叫声哥来听听。”

  仝则,“……”

  他对这种非常传统的肉麻称谓没什么兴趣,撇嘴笑了笑,“不怕叫老了?嗯,确实是可以当我大哥的年纪,唔……”

  裴谨放弃温柔,十分凶狠地顶了一顶,随后不说话,只用眼神挑衅地看着他。

  仝则起初咬牙不屈,不想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他一向识时务,更肯在裴谨面前服软,边笑边喘着叫了声,“哥……”

  其实也挺好的,他心里想,很久以前他就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哥哥,不说有依靠,但很多事都可以有人商量,有人可以给他以引领。抛开上一世的年龄不提,裴谨的成熟沉稳确是足以做他的兄长,叫一声不亏,他决定认了。

  仝则眼眸弯了一弯,唇边两颗不大明显的梨涡露出来,眼里流转着灵动的慧黠,既专注又朦胧。

  “我爱你。”他用极轻的声音,低低的说。

  裴谨动作停了下,一颗汗珠正从他的喉结往下流淌,一直流到坚实的胸膛上,然而他的眼睛比沾了汗水的肌肤还要亮,“你说什么?”

  这句话他等了多久?开始是为满足征服以及控制欲,渐渐觉得不那么容易,两个人都较着劲,绝口不说不提,好像谁先承认谁就输了。可行动远比言语更靠谱,彼此又都行在了前头,只是说到自觉自知,却又无法考证究竟发生在什么时点上。

  最终还是仝则先于他说出口,论勇气,仝则其实更强过他,裴谨清楚的感觉到,收获了这句告白,那种浅薄的征服快感却早已荡然无存,流进他心里的是足以令天地都不存在的感动和雀跃。

  拾人牙慧的话,裴侯自然不屑跟风去说,或许再找个机会,弄出个什么特别的气氛才好亲口讲上一回,对此他自有安排。

  只是在那之前,还有正事要先处理,翌日裴侯一行出关,登上了南下的蒸汽列车,前往两湖首府武汉三镇。

  而裴谨履行承诺,带上仝则,一路实现了真正的同行同止。

  第127章 正文完

  滔滔长江水, 浩浩汤汤,站在江边远眺,仝则想到的不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而是边看浪花起伏,脑子里边蹦出后世那位伟人曾写下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只可惜事关剽窃, 不能拿来一用, 也不知道在这个平行时空里, 以后还会前赴后继地涌现出多少风流俊彦,多少传世的隽永佳句。

  东湖的水面则要平静得多, 人在画舫内,宛若寻常游湖客,从外头看不出任何玄机。

  裴谨是秘密南下的, 留了那位替身驻守辽东, 此刻满朝文武谁都想不到,本该双目失明、丧失行动力的承恩侯却已在湖心处和旧部品茗“闲话”。

  闲话的内容当是天下事, 如何确立政体, 如何稳定京畿,如何善后皇室等诸多议题,耗时只用了一个下午,再上岸, 陆汉藻已接受了朝廷遣使请他上京和谈的要求。

  裴谨一行轻装便服,先行动身登上了北上的列车。蒸汽机车运行不到半年,一切都还很新鲜, 如果不是赶时间,裴谨其实很愿意沿途停靠,走走看看。仝则作为“亲卫”,坐蒸汽火车不至于多激动,反倒是职业病发作,看列车上的“服务人员”不觉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主要还是对人家的服饰颇有不满。

  “一点不精干,工部的人太守旧,制服就该有制服的样子,要让穿着的人喜欢,看着的人羡慕。”

  坐在包厢里,仝裁缝不吝大放厥词,“军队制服也一样,都什么年代了,盔甲防不住子弹火炮,不要也罢,还该改良得轻便些,设计贴身显出军人的英武不凡,配上军靴,裤脚扎进靴筒里,那一身才够威武气派。”

  裴谨听着,心说要照你的意思改良,往后军中人净顾着臭美了,谁还有心思练兵打仗?当即毫不留情的用眼神表达给他看,你这纯粹是个馊主意。

  仝则看出来了,并且万不赞同,想当年希特勒多么重视纳粹军装,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漂亮,人家可是深谙惟有如此,方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向往从戎。

  虽说形式不该大过内容,但适当的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这个例子举不得,话得说在决策人心坎上,仝则道,“甲胄行动不便,我说的是要实用。且年轻人的热血最容易激发,借助服装增添他们的荣誉感,和鲜衣怒马是一个概念。前朝不是有过锦衣卫,明太|祖招的可都是贵族子弟,模样俊朗,再配上飞鱼服绣春刀,贵族子弟一个个趋之若鹜,这效果就达到了。”

  说着眨眼笑笑,“回头我先做一身给你试穿,你一量相,准保能让其他人惊艳。”

  裴谨阖上眼,不大想理会这茬,半晌轻轻一笑,“如果一切顺利,可以考虑你的馊主意试试看。”

  仝则闻言正了正容色,“会吧?陆将军三日后抵京,内阁和皇帝还能什么后手?和谈摆宴,还要宴请各国公使,大员亲眷,是鸿门宴还是真心和谈?京西大营有你在还好,就怕现在都知道你重病的消息,人心惶惶,弄不好再被内阁当了枪使。”

  “京里我安置了人,这会儿已接倒秘信,知道如何配合。”裴谨道,“皇帝陛下搞这么大,就是不想撕破脸,拿准了老陆他们有顾忌,并不想把局势彻底搞乱。”

  “曹薰呢,那个墙头草不是和陆将军私下勾兑,改组内阁,务必保留他做度支大臣,好继续手握钱袋子。”仝则想着不觉冷笑,“再给老陆一个陆军大臣的职位。曹薰不在意皇权,在意的是他自己的位子,只是有你在一天,他知道自己必定没好果子吃。”

  裴谨睁开眼,缓缓地笑了下,“墙头草好啊,窝里斗起来也让新皇帝看看,究竟谁手里有枪。还是那句话,能不发一枪解决问题为上,局面推进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负隅顽抗能成事的了。”

  仝则琢磨着他的话,问道,“所以那个时候你看似放弃,是因为觉得时机还没到?”

  裴谨沉默了一会儿,再度阖上眼,轻轻点头道,“我这人有软肋,所以重新组阁以后,总理大臣这类职务绝不能由我出任。在小地方实现理想容易,放眼举国却很难。我更适合做一个职业军人,练兵、守国门,做自己擅长的事。唯一的用处是还震得住现今军中这拨人,保证军权集中于议会,决不能出现军阀割据的乱象。”

  想得这么透彻,仝则觉得他比自己这个知道历史走向的现代人还更明白,是以无需再废话,而对他激流勇退,特别是对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不恋栈这两点由衷感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权力面前拎得清,被机遇推上去胡搞一通,任由野心膨胀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值得庆幸,他的裴谨和后世的袁世凯不一样。

  因为是秘密进京,一行人在天津站下了车,其后改走官道,轻松对付过盘查,和事先取得联系的法国使馆参赞接洽上。参赞起了个中文名叫周崇德,对于低调装扮的裴侯,他保持着一种礼貌的客套,对仝则,却显得要亲密得多。

  “多谢参赞此番照应。”仝则握着老主顾的手,满怀诚挚表达感激。

  周崇德笑得很含蓄,“我们法国人是来和中国人做朋友的,不想在远东挑起纷争。我们的手不可能伸得这样长,事实上也错过了这个时机——贵国的国力不允许外人染指,现在只有不乱,我们的贸易往来才可以继续,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有总想着要征服扩张的白痴,才会不自量力的在贵国土地上试图捣乱。”

  捣乱也没关系,仝则默默地想,反正总会失败,然后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也是后世那位伟人总结过的,一切反动派的行动轨迹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