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9节(2 / 2)


  另一边的关姐夫果然想开口,但却让关大哥几句话就引偏了,再灌了他几杯酒,关姐夫就醉熏熏的了。

  关氏与平儿从关家出来,路上,关氏也讲了姐姐姐夫的事情,并且说:“我姐姐家的事情,你也和大哥说说,不是想让他帮姐姐家,而是给他提个醒。”

  “恩,我知道了。”平儿笑道,这事儿,他真没法子处理。但是,他其实也明白,遇上这样的亲戚,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如果不把这事儿解决掉,以后还有得麻烦呢。

  所以,回到陈家后,平儿就把这些事情和辛湖大郎说了。

  辛湖听了,笑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关家姐夫真心想做点事,我这儿有的活交给他。”

  “就是,如果能把他扶起来,以后不拖你们的后腿也是好的。就是不知道他有没有这个心,活儿有的是,干的好,说不定也能捞个小官小吏做做。”大郎也笑道。

  象关姐夫这样的家庭,他真是见多了,说穿了,这样的人就是靠着祖辈的余荫过日子,又没本领,又吃不起苦,又还要死撑着高门大户的面子,结果呢,落得里外不是人,活受罪。真要看穿了这一点,有的人能再奋起,有的人也就真没落了。

  不过呢,从关姐夫家的事情来说,大郎与辛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孩子,什么都是虚的,只有教会他本领,让他会为人处事,才是真实的。不然,你赚得再多,家业搞得再大,子孙后辈只会享受,撑不起来,迟早也落得和关姐夫家一个样。

  “关姐夫家真是个反面的例子。我要给咱们家立个家规,以后子孙后辈,无论男子女儿,都得规规矩矩念书习武,打小就要学习理家管事。生活上也不要太奢侈,照顾得太精细了,就该多吃点苦头。娇生惯养的孩子,就没几个能立起来的。”大郎说。

  辛湖笑着点点头,她也蛮认同这个观点。

  第225章 变故

  平儿带着关氏上任去了, 陈府又清静下来了。

  第二年, 大郎又开始东奔西跑的为燕王四处办事了。辛湖则带着半夏留在京里照顾着阿毛与大宝, 还连接着给他们订了亲,这两人年纪也大人, 不能再象平儿这样急匆匆的成亲, 搞得手忙脚乱的。

  十年之后,平儿已经升迁了五品官了, 大宝也放外去了, 阿毛却在翰林院里, 一家三兄弟都是当官的, 又都是正经进士出身,很是令人眼红。大家都说大郎和辛湖有本领,把几个弟弟都教育的很好。一门三进士, 虽然这三兄弟为异姓兄弟, 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可比亲兄弟还要更好, 互相之间能互相帮助,你敬我一尺, 我还你一丈。看得外人眼热的不行。

  而这期间, 辛湖和大郎又相继生了一子一女, 次子已经七岁了,第三个孩子是女儿, 只有四岁。他们的长子半夏已经十一岁了,是个非常惹人爱的半大少年,他不止要进学念书, 平时还得习武,并且还在慢慢帮着辛湖管一些铺子的生意。他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却已经象个大人似的,能撑起很多事情了。这样的半夏,已经是京里很多人家暗中看上的女婿人选了。

  辛湖不知不觉的又成了国民婆婆,就连她才四岁大的女儿都被好多人盯上了。能教出半夏这样的儿子的家庭,教出来的女儿肯定不错。

  看着时不时就来找自己套近乎的各路夫人太太们,辛湖简直是又好笑又自豪,有时候甚至烦恼的很。

  “哎,你说啊,咱们家孩子还小,干吗一个二个都盯上了咱家。我都已经说过了,我儿子不到二十不娶亲,我女儿不到十七岁不出嫁了。怎么回事,还天天有来打着各种借口,想我们结儿女亲家。”辛湖半是苦恼半是炫耀的说。

  “你就暗中得意吧,幸好咱们教孩子严厉,现在有了成效吧。”大郎笑道。

  “可不是。咱们四兄弟的孩子,都是抢手货呢。那条家规可真订对了。有不少人找咱们来取经呢。天天都有人问,咱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辛湖得意的说。

  “恩,等子侄们都大人,各个娶妻生子了,咱们陈家就成真正的高门大户。再过个两三代,咱们家也可以叫做书香门第了。”大郎开心的说。

  “是的。陈大老爷。”辛湖笑嘻嘻的打趣道。

  陈家四兄弟,全部都成家立业了,阿毛与大宝在成亲时,就已经分府单过了。不过,有什么事,大家还是回陈府来相聚,妯娌之间关系也很亲近。三个弟媳妇对辛湖都十分尊敬,把她当婆婆似的侍候着。而且各人管着自己的小家,也算是给辛湖分担了责任,基本不用她操心三个兄弟的小家了。

  而幸福村,现在已经有了幸福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了,人口早就过了千数。

  陈家庄也在不停的扩张,现在也有了一千多人。其中,约三百人是陈家的下人,其他的人是陈家的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