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第123节(2 / 2)


  人们有钱了,对生活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而食物,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好品质的天然的,有机的,都是大家追求的。

  第154章 选好了

  方博洋的话提醒了大家, 也让大家更有兴趣讨论这个话题了。

  “我们是需要有新的项目了。”

  确实已经有段时间,大家没在一起讨论过新的赚钱项目了。最近大家的精力都放在公司里,主要是接一些新的odm项目, 慢慢转型。

  出租楼生意一直很好, 后来也多包了两栋。现在不可能再去包了, 后面包的两栋就没有前两栋赚的多,主要是租金更贵一些了。买房子吧, 早就说好了只在莞市买一套就不再买了。

  但说实话,现在各家手上能动用的资金都比较充足。确实也该再开辟一个新的赚点项目了。不然, 这些钱暂时也只能在股市和基金市场上了。

  不过这两样都是有风险的,就连向来稳如老狗的方博洋, 前段时间都亏了一些钱。他买的两只股票突然间暴跌,搞的他也很是不懂。

  最近他都懒的管自己的股票和基金了,就放在里面不理会。

  有的同事损失惨重,天天叫苦连天,影响工作。

  不过方博洋本身也没放太多的钱在里面,就算亏光也不至于肉疼。

  他还劝过同事, “股市有风险, 别投太多钱进来了。”

  但总会有人尝过甜头就越投越多的,他劝过, 别人不听他也没办法。

  张进波和程秋华在这方面本来就没太大的兴趣,也没有方博洋懂,他们投的钱也不多,这支赚一点那只又亏一点的, 总体来说, 都是小赚。

  大家对这种金融投资还是玩的不太转, 宁愿搞实业。觉得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 更有把握一些。再说了,理财也是要各种东西都去尝试一下的。

  “我们可以认真规划一下。农庄搞的好,其实也挺赚钱的。我们都看到朱姐姐那个农庄,这就是个很成功的案例。不过她这个投资太大。我们搞不起,而且周期长了些。现在最难解决的就是,如果庄子离我们太远,不太好管理。”程秋华说。

  “需要有我们自己的人去跟着管理。其实这种人应该不难找的。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找自己的亲人先帮着管理,而且种地种水果养鱼养鸡都会做。应当问题不大吧。”张进波说。

  农庄嘛,前期工作,大部分都得靠工人来完成,正宗的农民,肯定都干过这些活的。所以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但是选人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因为这个人,得有管理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想站稳脚其实也不容易呢。

  何况越是偏远贫穷的地方,还本身就不太开放,原住民都是本地土生地长的,他们不一定能很快就接受你这个外来者。别以为只要出了钱,签好了合同,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在这个地方扎根下来了,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处理的。

  要是本地人不让你搞,今天把这里拦着,明天又把你弄好的东西全破坏了,你什么也搞不成。最终只能血亏而归。

  所以,选地方非常重要。大家热烈的讨论要在哪里搞比较好,你说这里好,他说那里好。

  大家最终选了方博洋带简书枚来的,温泉镇上的一座山头,虽然这里价格不便宜。这里大家来过几次,印象都不错。而且他们能发现每次来这里的人都在变多。

  这里的整体市场比较成熟,但还有开发前景。因为喜欢来的人还是蛮多。泡泡温泉,呼吸下新鲜空气,吃吃美食,在这里休闲还是蛮舒服的。

  最重要的是,到这里来还很方便的,自己开车不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现在的公路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好走了。周末都可以过来玩玩。

  很多公司搞团建都喜欢来这种地方呢。

  再就是,本地开放化条件比较好,外来人在这里包山开温泉酒店的多了。当地政府也已经形成了一条比较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租地租山下来也容易。本地人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运作模式。

  当然了,也有本地人自己干的。现在很多本地人都在自己开民宿和餐馆了。

  最重要的是,来这里来的游客也多。赚钱的机率高。这个地方已经颇为出名了,而且还在不停的发展当中。这里不止有温泉山庄,还又开发了一些山区景点,比如老山村,老古镇等等,吸引的游客是越来越多。

  张进波还说:“以后我们可以有空就这里泡温泉了。自己家的随便来,随便吃喝玩乐。还可以招待客户。”

  现代人工作压力都很大,谁都需要放松,而泡温泉就是个大家很喜欢的放松活动了。而且这里有吃有喝,环境好,空气好,还可以带一家老小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早两年方博洋就想在这个地方投资一套温泉别墅,几家人一起来度假用。但来看过两次,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后来大家又觉得买套别墅放在这里,没有人打理也不行。一年就来那么几次,没人管的别墅,很容易就成为荒宅院。

  如果托给别人打理吧,别人又很容易拿别墅来赚钱,反正他们又不来,又看不到。

  其实有的大温泉酒店里就有别墅是属于私人投资性质的,你买了别墅交给酒店管理,酒店每月付你一笔租金,然后你自己家人来这里消费,一年可以免费住一到两次。

  但是说实话,你别墅都是当客房在用的,经常有客人在这里住。你自己来住,和出去住酒店是一样的感觉。到后来,很多人,并不会来自己家住了,这套别墅多半就成了真正的酒店客房。

  所谓的住在自己家里,哪里还有什么意义。

  不管是哪种方案,方博洋当初都没有被打动,这个想法也就一直搁置了。现在总算是有了可以实行的机会。他和简书枚其实都很喜欢这个地方。

  本地是个纯粹的农业城市,以前全靠种地,种水果,现在就全靠旅游业了。没有工业污染,本地的空气就一直很好。

  “就是,我们先也不指望赚钱,就当是我们投资的一个养老的地方。”程秋华说。

  不管是他家,还是张家还是方家,大家都不可能再回到老家去了。但人总有老的一天,再过二十多年,他们也该退休了。

  “对。老了我们也有个地方可以去。不是很多人都说了,老了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点菜,养点鸡,过过最悠闲的生活吗?以后我们可以在这里随便折腾了。”方博洋也很赞同他这个说法。

  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特别是他们这些从乡村走出来的人,总有人时不时的提起老了要回乡下养老。而且年纪越大,说这种话的人越多。甚至有些人在外面打工赚了钱,说一定要回乡下盖间小洋楼,虽然十几二十年可能都没有人长期住,但是大家就是要盖这个房子。好像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家一样。

  也有很多人回不去自己的乡下了。就老想着去比较接近城市的乡下买块地,盖个房子去养老。

  “确实可以啊。我们老家现在农村都没有宅基地可以分了。而且我们离开家乡太久了,回去也不一定适应。这个地方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近,环境和气候也相同。更加适合我们以后养老。”张进波也很赞同。

  不过,位置好的地方早就开发完了。他们能挑到的地方也是很偏了,不过偏也有偏的好处,相对便宜些,而且环境更好些,因为少有人来嘛。

  他们花了一大笔钱把这个地方租下来了,签了三十年。接下来,自然要来设计开发了。为此,大家还特意找朱姐姐取了经。

  朱姐姐挺大方,也给了一些很必要的指点。

  然后,张进波就长驻在这里搞开发了。刚开始,他得在这里看着,等工程走上正轨了才能稍微放手一些。同时,他把管艳萍的哥嫂也搞过来帮忙了。另外他还找了自己的几个老乡。

  这些人来这里也就是帮着干活,比如跟着本地人一起栽果树,把该收拾的地方收拾出来。自己人多些,就不怕本地人搞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