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生之九十年代小厂妹第118节(1 / 2)





  菜一点完,服务员就去端来了他们要的几样点心,再加上一壶好茶过来了。

  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大家聚在一起讨论。

  每个人都说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简书枚一条一条的记录下来,汇总后,大家再挑选最合适的。花费了大半个钟头,也谈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菜也陆续上来了。

  第147章 鼓励

  简书枚放下电脑, 准备认真吃饭,这个点也是大家肚子饿的时候了。

  虽然吃了一些点心,但还是不解决问题啊。这家餐厅她来的少, 粤菜平时也吃的少。但粤菜相对来说, 还比较贵, 有些特色菜,她也蛮喜欢吃。

  饭吃到一半, 程秋华主动问:“郭总,您一直都挺忙的, 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这样闲的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

  “确实是。事情一大堆,又烦还又赚不钱。”郭总感叹道。

  他以前管那么大一家工厂, 都没觉得有这么操心过。毕竟大多数的业务都是由专人去谈回来的,大家分工比较明确,每个人都只需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现在呢,他要管的事情真的很多。小公司嘛,样样都得自己操心。大到接项目,小到每一笔开支都得计算好。

  他和朱星宇分工很明确, 他拉业务, 朱星宇搞技术。但一个公司也不止这两项事情啊。还有一堆的杂七杂八的事情呢,比如招工, 比如采购,比如出货等等。等同于他和朱星宇两人都身兼数职,其实还有简书枚帮了很多忙。

  朱星宇只是不用出去应酬和跑业务。但他会和方博洋一样,与郭总一同和客户谈一些有关技术要求方面的问题。相应的, 他的应酬少很多, 绝大多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搞设计。除了这些之外, 他还得找元器件, 解决生产线上出现的一切问题,忙的很。

  郭总其实懂一些技术,不然也不好接这种项目。自己如果一点儿也不懂,就无法预估朱星宇能不能做啊。当然了,他接之前,也会和朱星宇商量。如果朱星宇觉得可以接,他才会接。不然,接回来又无法做也没意义嘛。

  而相应的他就更忙了,他是公司的大股东,话语权主动权都在他手上。不过公司没赚多少钱,大家也都看得到。

  “已经不错啦。做这种odm的单,就是这样的。只有等到合作的多了,订单才会越来越好。其实只要能有一两家大客户,就有做不完的订单了。”程秋华说。

  张进波也接过话题:“就是。一开始都不容易。”

  简书枚也说:“是啊,你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郭总摇着头笑道:“我虽然很努力,但说实话做的真不算好。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会这么难。两三年了,公司还没赚到钱。要不是有那些纯生产订单撑着,我都不知道自己能撑到几时呢?”

  “现在这个产品如果有后续订单,公司就应当能赚钱了吧?”简书枚问。

  “那也得有大批量的订单才行。这个月三千台,下个月五千台,其实也赚不到什么,也就是跑个流水而已。除非一个月能做个万台起步,还得有稳定的订单才行啊。”郭总苦笑道。

  搞研发设计,说的多么高大上,其实又辛苦又赚不到钱。公司其实就养了郭总,朱星宇加三个工程师,总共就五个人而已。

  房租水电甚至吃饭住宿,基本都是新三角公司出的钱。那三个工程师都是直接住在厂里的,这些完全是新三角公司包了。朱星宇都时常吃食堂。而且还有简书枚这个编外人员接着忙活,新三角公司的人还经常帮他们干活,甚至出钱的地方也有。

  比如做个治具什么的,有时候也会和生产线上的其他治具一起做了,这点钱也没有人和郭总算。反正生产线上要用的治具多半也是客户出的。有些治具还能通用呢。

  要是这些零零总总的费用,全由郭总自己出,又是一大笔开支呢。

  “慢慢来吧。”大家也只能这么劝了。

  郭总心里清楚这些帐,他们更加清楚这些帐。

  “谢谢你们。”郭总举起杯,和大家碰了一下。

  他以前重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要依靠多年前认识的几个小员工。当年的他们,都还是刚成年的小年轻,刚走上社会,刚出来工作。当年,在老厂里,他们这些t籍干部都是高高在上的,面对一群大陆员工,都有些无与伦比的优越感。

  可是十几年而已,曾经遍地的t资企业少了很多。现在崛起的很多都是内资公司,原先的好多公司关门倒闭了,也有一些公司搬迁到越南等贫穷的国家去的。而他们这些人的地位也是一泄千里。

  他们的优势早就消失了。其实不止他们t籍,还有k籍,甚至一些外籍的也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了。因为社会在进步,国内环境已经大变样了。

  “您客气了。我们还在靠您赚钱呢。”三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句话。这话也是事实,现在生产线上的一半订单都是郭总带回来的。当然了,郭总也有拿钱。这是互利的。

  郭总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们三人的关系真好。不用商量都能说出一样的话来。”他很羡慕,也很庆幸自己与他们一起合作。

  “是的。”大家都笑了。

  合伙人的选择很重要,好的合伙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司会发展的很好。而差的合伙人,最终都会搞出一堆的麻烦事来。

  郭总现在总也会想他以前和朱姐夫搞的那个电子玩具厂,为什么那时候搞的如此成功呢?为什么他现在搞的这么艰难呢?

  其实他仔细分析过,有两个重大原因。一是朱姐夫是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这一点他比不上朱姐夫,而且两个人的力量也比他现在一个人奋斗要强的多。第二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也没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他们搞的时机很好。

  如果朱姐夫不是那么早去世,那家厂,他也不会直接放弃,到现在也赚了不少钱啦。而且做熟的行业,自己上手也更容易一些。虽然他放手的很容易,但现在做不太好,总会有些不甘心。

  最重要的是,他这两天知道朱姐姐再婚了,怀了孕,而且还把这家厂交给了自己的新丈夫,他的心情就很不好了。

  那是他曾经付出过不少心血的地方,而且也是前任朱姐夫的心血,甚至是拿命拼出来的。

  这真正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的真实体现。

  这件事,他不好和任何人说,但憋在心里,却又郁闷的不行。人在逆境中总会有些怨恨的。如果他现在做的好,只怕早就忘记了这家厂。

  现在他会忍不住想,如果张姐姐是这三个人当中的一员,现在他的日子就会很好过了。

  不过这种话,他不会说出来,却总是忍不住要这么想。

  看到郭总很苦闷,又这么羡慕他们三个人的关系,程秋华有点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苦闷了,其实就是因为压力大,觉得没什么帮手和助力。

  就说:“其实我们关系好,也是慢慢打磨出来的。一起开公司,各人管一块,再互相帮助。也确实比一个人做的事多,而且做的更好。但是,这得基于我们三人能够互相包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合伙就是灾难了。”

  “对啊,您还记不记得,上次的那件事。坑合伙的人多着呢。”张进波也说。

  郭总也很明白自己不该多想,只是心情不好,就忍不住有些怨气嘛。

  “所以我才羡慕你们啊。找个好的合伙人不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