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4节(2 / 2)


  [好想念六哥和保母啊。]

  众人重新上马,继续往大名府的方向前进。

  晓行夜宿。

  两天一眨眼就过去,还没到大名府。

  清晨时分,住店的掌柜送到门外,牵着马走到上马石旁边,送客人们启程:“客官们倘若速度快一点,下午就能到大名府啦。大名府的老酒比别处的都香醇,也是重镇,又大又气派。”

  众人跑马赶路,林玄礼摸着自己因为颠簸和粗粝的饮食而变瘦一丁丁点的脸,,无聊的跟人瞎聊:“你们说我要是学点方言,是不是比现在的口音更不容易被发现?”

  童贯:“不用不用,全国各地都学官话,您说的是最标准的官话,听不出是哪里人。”

  高蜜:“自从小郎君杀了那个贼子之后,气势逼人,仪表堂堂,令人望而生畏,谁见了您都不敢疏忽携带。我看这两天都没遇到骗子和盗贼,一定是郡王的气势惊人,叫小贼一看就不敢靠近。”

  林玄礼:[我闲的没事考虑伪装,你闲得没事就拍马屁吗?]

  [□□、刀剑、铠甲,都禁止民间私藏。可是这也没耽误农民起义,反倒耽误抵御外贼。]

  [但是放开这个项目又确实增强危险。□□和枪一样,不可能不禁。]

  一路上真是忧国忧民。果然在天黑前赶到大名府,城郭高大,道路宽阔,人缘稠密,不比京城逊色多少。只可惜没有功名或官爵的人京城要交人头税,又要查携带的东西,看着像货物的都得缴税。

  有路引,有郡王用印的书信作为证据——虽然门卒不认识这弯弯曲曲的官印写的什么字,但有一个标准,官职越大官印的尺寸越大,这是国家规定。

  门卒感慨:“你们怎么不携带些货物,来回倒腾。这路引还许携带行囊货物呢。”

  林玄礼讶然:“哎???没想到。”

  好像能把路费赚出来。听说过很多类似的事儿,我就没想起来!

  策马进城,无限感慨,这么多天了终于又见到一个繁华靓丽的城池:“此地在唐代时称为天雄军,原属河北道,后来改为河北三镇。到了仁宗朝,契丹来犯,有人提出要迁都洛阳。吕夷简上奏说,应该将此地定为陪都北京,并称四京之一,以彰显大宋威仪。契丹见仁宗态度坚决,就没有发兵。”

  仆从们只好随声附和,夸他博学多闻。其实心里很担心辽国又来犯边,郡王就地投军。

  林玄礼隐约感到一种风沙和□□融合的味道:“大名府里安全一些,一会多要几个肉菜,给你们仨打两壶酒,好好犒劳一番。”

  童贯和高蜜嘴上道谢,转过脸去就小声议论:“城门口贴了十几张通缉画像,我看怎么那一张都不像小郎君呢?”

  “这事儿不加急搜捕吗?天爷,郡王的罪过章相公,还和曾枢密不合,他们会不会从中作梗?”

  “那也得找吧?”

  ……

  赵煦悠然的看着弹劾赵佶的奏折,看御史和一些官员骂的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叫人看着都舒服,省得亲自骂他了。

  宫内宫外平静无波,夏季正是农闲时节,安安稳稳的等着丰收,倒是一个服劳役的好时候。

  信里附上的米饭教给了东廊,做出来确实还不错,尤其是写好的蘸料比例,和他调出来的差不多。

  官家也不能夏季出去骑射,怕踩踏良田,就在宫里对着墙壁树了靶子,练练射箭。

  犹记弟弟在临别书信中的期盼,佶儿想找揍!

  御侍轻轻走进屋,低声道:“启奏官家,孟皇后请您过去,说福庆公主病入膏肓,想见您。”

  可怜的大女儿几次病入膏肓,太医院都束手无策,特意请钱乙来看过了,也无法用药。孟皇后依然不信,但他已经做好准备。

  赵煦叹了口气:“也罢,看在公主的份上。”虽然和刘清菁也有一个女儿,但这个长女是最爱的。

  孟眉娘虽然不是盛装,也是用心打扮了。以‘要想俏一身孝’为主打风格,白褙子雪白的百褶裙,眼睛旁边淡淡的擦了点脂粉,泫然欲泣,头上插戴的除了芍药花就是珍珠花。

  赵煦淡淡的看了她一眼,不咸不淡的说:“你也要保重身体。”

  也没注意孟眉娘说了什么,就抱着福庆公主和她轻声说话。

  小公主病的昏昏沉沉,瘦小憔悴,还是乖巧惹人怜爱的样子:“爹爹~别走……”

  赵煦就留到了晚膳时间,试图喂她吃点东西,但小公主已经睡着了。

  孟眉娘:“天色已晚,官家的晚膳也送了过来,就在这儿吃吧。”

  赵煦想了想:“可以。”

  “赵佶私自出逃,让官家这样担心,这不是火上浇油么。”

  “朕不太担心。”赵煦淡淡道:“现如今民风向好,而佶儿的武功不差。”他也做了一个月的计划,方方面面都计划周全,哼,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能跑到哪儿去?我还知道他的目的。现在就等章楶了。

  “是啊。”孟眉娘频频试图提起话题:“听说现在百姓们对官家感激不尽,如今的新政,比熙宁党人(神宗时期新政)、元祐党人执政时还好。百姓们家有余粮,还有了余钱,官家泽被天下。”

  赵煦每天都被人赞美,微微颔首:“用膳。”

  孟眉娘小心翼翼的笑着问:“臣妾的养母前些日子进宫时,带了一瓶宫外的好酒,官家尝尝么?”

  “行啊,拿来我尝尝有多好”

  孟眉娘忙吩咐侍女:“去拿烧热了拿来。快点。”

  很快端上来,青瓷莲花温碗里一壶热酒,斟满一杯,琥珀色的酒液略有点药味。

  官家端起来喝了一盅,没细细品味,觉得回味有些奇怪:“这是药酒?什么药?”

  “是滋阴补肾的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官家多吃几盅,倘若有效,那就谢天谢地。”

  赵煦还是觉得不对劲,主要因为这是孟眉娘拿来的:“去传太医,看看这和我现在吃的药相冲与否。”

  孟眉娘紧张的站起来:“官家,何必如此,难道我能害您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