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年代文炮灰养娃日常第31节(2 / 2)


  莫文秀笑着哎两声。

  既然有人帮忙带孩子,郑锦华不愿干累活苦活,费嘴皮子的工作她觉得倒是可以挑战挑战,毕竟她有购物系统在,老是往家买东西,钱却不见少多少,也说不过去。自己总得有个工作才好说话,也才好行事。

  再说那些婆婆和军嫂不好应付,难道自己就好应付了?

  马嫂子看像郑锦华,笑着问道:“你同意了?”

  郑锦华笑着说道:“既然嫂子这么看得起我,倘若我不去争取一下,岂不是对不起嫂子的看重。”

  马嫂子满意的点点头:“这就对啦。再说妇女协会的工作也没有多麻烦,处理的都是部队军属的事情。”

  当然不管啥工作,肯定都不会简单,锦华看着那么机灵,这工作想来她是能应付的,就是考虑到这点她才会推荐她的。

  当晚,莫文秀给郑国正写了信,第二天让锦华拿去寄了。

  既然要去工作了,郑锦华就不打算做没准备的仗,从购物系统买了许多关系婆媳关系,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的书籍,因着妇女协会的工作需要人推荐,面试的时间在三天后,这几天她便躲在家里看书,看完后,感觉还是没什么头绪,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减肥,郑锦华瘦了不少,第三天,她穿得整整齐齐的去了妇女协会。

  到了那里,她看到外面椅子上坐了不少军嫂,竟然还看到了莫锦悦以及赵丽梅,赵丽梅在这里她不奇怪,毕竟这人就喜欢做这些事情,没想到莫锦悦也在这里。

  莫锦悦其实也诧异郑锦华为何会来这里?以她的性子应该不喜欢这份工作才是。

  时间到了,妇女协会的工作人员出来了,郑锦华还看到了胡嫂子、马嫂子。

  他们也没说什么,每人给一份文件,让她们一众军嫂出去调解去,最后看完成的情况,决定录取哪些人。

  郑锦华拿到文件,仔细看了看,给她分了两家需要调解矛盾的,一家恰好就是余团长家,她有些诧异,余团长家的事情都闹到妇女协会了?看来是李喻不想忍了。另外一家她不认识。

  她先去了那家不认识的,到了那家门前,她敲了敲门,十几分钟后,房门才打开。

  房里面是位老太太,她看到郑锦华就问道:“你是不是部队的?”

  看到郑锦华点头,她拉着郑锦华就开始抱怨:“建军他爹去得早,我一个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我活到这个年岁,儿女都成家了,要是儿媳妇贤惠孝顺,我瞎闹腾什么呢?”

  “我闹腾也是为儿子抱不平,儿媳妇把家里钱拿给她娘家兄弟,这边兄弟借点钱就说没有,我来这里这么多天了,她就没做一顿全乎饭,想逼着我走呢,我就不走,这些都不算啥。”

  “要说她借给娘家钱一回两回的也没什么,闺女嫁到咱们家了,总不能不让她跟娘家来往,可是她一年都借了七八回,也从没见她娘家兄弟还过钱,这谁心里舒服啊?”

  “这还不止,建军发的肉票,都给娘家送去,几个孩子别说吃肉了,肚子都填不饱,孙子们饿的哇哇叫,我看着能好受?我没啥要求,让她多顾顾自己的家,顾顾自己孩子,不要把钱票啥的给她娘家,别的我也不要求她了。”

  要求她了,她也不一定做得到。

  郑锦华拉着她坐下来,耐心的问她:“大娘,您的问题我了解了,您儿子、儿媳妇在家吗?可以都喊过来,咱们坐一起面对面谈谈吗?”

  老太太夫家姓李,她让郑锦华喊她李大娘。

  李大娘说道:“他们在家呢,都在房间里,早上我说了儿媳妇几句,她就躲在房间里不出来,我儿子在哄她呢,我去喊他们。”

  说到儿子在哄儿媳妇,她语气有些不快,她不认为自己说错话了,当娘的只顾娘家兄弟,不为孩子考虑,这不是有病吗?

  当初她那么困难,大饥荒那几年,饿死那么多人,她四个孩子一个没少,哪怕去求去借去要,她都得让孩子有东西吃,她无法理解儿媳妇宁愿让自己孩子饿肚子,也要贴补娘家的行为。

  郑锦华点点头,李大娘站起来,走到儿子房门前说道:“妇女协会的工作人员上门了,你们出来下。”

  隔了会儿,房间门打开了,李建军和他媳妇出来了。

  郑锦华看了眼,李建军媳妇挺漂亮的,身子看着有些弱,两口子看到郑锦华,有些尴尬,还是坐在了她旁边。

  她看了资料,李建军媳妇姓张,叫张晓,她问道:“刚刚我和李大娘聊了聊,她只有一点要求,让你顾顾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不要再把钱借给娘家兄弟了。”

  听到这里,张晓有些激动:“我娘家条件不好,我是当姐姐的,不帮衬兄弟,谁还帮衬他们?”

  郑锦华问道:“既然你们让妇女协会出面管家里事情,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

  张晓点头:“可以。”

  郑锦华问道:“我看了资料,你说你娘家条件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是吃不饱饭?还是你爹娘身体不好,需要钱看病?你兄弟和他媳妇身体怎么样,能下地挣工分吗?”

  张晓一愣,扣着指甲:“我爹娘身子没什么毛病,我兄弟和兄弟媳妇身子也很好,都能下地挣工分。”

  郑锦华又说:“我也是农村的,据我所知,只要身体健康,一家子都能挣工分,即便吃的不好,也能将就填饱肚子,家家户户差不多,谈不上谁家条件好,谁家不好。当然肯吃苦,多挣些工分,分的粮食多些,肯定家里就会好些。”

  张晓想说什么,张张嘴,又把话咽了下去。

  郑锦华又道:“你觉得娘家条件不好,那么你是觉得自己家里条件很好?”

  张晓抬头:“建军是连长,总比农民种地强些吧?”

  郑锦华问她:“既然他是连长,条件也好,那么你孩子吃饱了吗?”

  张晓没吱声,扣着衣襟。

  郑锦华又问:“你娘家侄子有没有饿肚子?”

  张晓又没说话,李大娘在旁边说道:“她那些侄子当然吃饱了,不说长得白白胖胖的,也比咱家几个孩子胖。”

  郑锦华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到底是你娘家条件不好,还是婆家条件不好呢?如果婆家条件好,为什么你的孩子还会饿肚子呢?你想过原因吗?”

  通过张晓的反应,她知道李大娘刚刚跟她说的话都是真的。

  郑锦华见张晓依然不说话,她继续说道:“从刚刚你和你婆婆的反应来看,你娘家条件不算差,至少和大多数农村人家庭条件差不多,而你娘家人身子也都很健康,他们完全能凭借劳力养活自己的家。而你们家,只靠李连长挣工资,养着一大家子,你还把钱借了出去,孩子们只能饿肚子。我看了这些资料,我觉得当你的孩子,不如当你的侄子幸福。”

  张晓红了脸,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她觉得娘家借钱就该帮忙,毕竟把她养这么大,不帮忙,岂不是白眼狼?

  郑锦华又说:“我也有孩子,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不愿饿着孩子。对你的做法不能感同身受。”

  李大娘恨声道:“她根本就不觉得孩子饿肚子有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