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红楼惊梦(12)(1 / 2)





  昭君的一番分析,让几位公主陷入沉思。

  确实,她们的子女即使真的这样出生,哪怕是吉兆,也不敢宣扬出去。

  贾政一个小小的五品,他的夫人就敢如此做,简直是蠢到极致。还有荣国府那位还健在的国公夫人也是一个没见识的蠢货。

  竟然不纠正二房干的蠢事,还帮着一起干。

  还把二房的心养大了 ,这可是败家之兆。

  昌吉公主抿着红红的小嘴,没有说话,可是她有行动,转天就进宫告了荣国府一状,还是找的皇帝告的状。

  她早就讨厌王氏,公主的亲生母亲,是慧嫔。慧嫔早年丧母,是在嫡亲舅舅张之然府中长大。

  她进宫之前,与舅舅家的表妹张雨晴关系极好。

  可是表妹嫁进荣国府没几年,就去了。之前的长子早夭,表妹怀有身孕,听说长子出事,差点一尸两命。

  艰难挣扎生下次子,身体一直不好,没有几日就去了。

  慧嫔一直在心中记着此事。她所生的昌吉公主,在极小的时候是见过那位表姨母,只是年龄幼小不记得罢了。

  不记得,但不影响昌吉公主对这位表姨母有好感,小时候她时常听母妃说起在张府的往事。

  与表姨母一起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在母妃的言语中,她对表姨母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表姨母:人美,心善,温婉,可亲,有才气。

  在宫中倾轧多年的慧嫔,从表妹出事,就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表外甥小小人儿,才几岁,怎么可能自己跑去府中的小水湖边玩耍。即使真的跑去水边玩耍,身边不可能没有人跟着。一般大户人家几岁的公子身边,都会跟着丫鬟,嬷嬷,至少俩三人。

  身边有人,孩子就不会出事。

  可表外甥偏偏出事了,还没有人发现,一直到没气息以后才被人发现,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慧嫔一直有念叨,小外甥的死绝对与二房的王氏有关。

  一箭三雕,嫡长孙死了,二房的儿子成了嫡长孙。

  还让怀孕八个月的表妹差点一尸两命,孩子活了,大人没有活过十天也跟着长子去了。

  爵位继承人贾赦,原本还不算太荒唐,从长子,爱妻去了以后,一蹶不振。

  人更荒唐了。

  还被老太婆逼着娶了一位小门小户的落魄户。

  一切的一切,串联在一起,说那不是有人故意设计,她都不信。

  慧嫔念叨的这些,昌吉公主早就记在心中脑海中。

  对荣国府的二房就更加没有好印象。

  听了平阳和昭君的那些话,昌吉公主自己总结了一下,想好措辞以后,就进宫找父皇告了一状。

  主要是针对二房还有史老太君,她要拨乱反正。

  皇帝哪里不知道女儿的意思,也不是什么大事。荣国府确实太没有规矩,是该好好整治整治。

  可怜贾代善,一身无数勋功,只是子女教养的不怎么好。尤其是两位嫡子,都不咋样。

  当日,皇帝下旨拨乱反正,荣国府变成了一等将军府。

  将军府的面积缩小一半,另外一半封存。随行的还有礼部官员,也有宫中专教礼仪的嬷嬷随行,还带来了太后皇后的懿旨,斥责史老太君,王氏枉顾儒家长幼有序,规矩礼仪,在京城带起了一股歪风。

  如有再犯,定当不饶。

  贾赦再不济也是一等将军,被昌吉公主的驸马,约出去喝了茶,随行的还有贾琏。

  昌吉公主的驸马,下了几贴重药,各种告诫威胁,还把慧嫔的猜测说了,这话他只说是张家查出来的,绝口不提慧嫔。

  贾琏还没有完全被王氏笼络住,婚事也只是暂提。

  听了驸马的话语,暗恨王氏歹毒,再也不愿意与叔婶亲近。

  最主要的还是驸马说:“爵位日后是你的,但如果还这样混日子,不思进取,据查王氏用你父亲的名义在外放利子钱。几样加在一起,会被皇上厌弃,打落成比普通百姓还不如的存在。

  要想保住富贵,就得远离二房,再有认真读书。勋贵子弟读书不为考功名,只为能知书达理,懂的时事。也能结交更多优秀的同窗。

  如果你想进取,去张府主动联系你外祖,舅父他们。

  当年,是你祖母一心偏袒王氏,拦住不准张府追查你兄长和母亲的死因,得罪了你外祖一大家子。

  加上你父亲畏惧你祖母,没有主张,寒了张府的心。才多年不如你们父子来往。

  万一,张府真的不理你,那就多去几次,你是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