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2 / 2)


  郑芸手里捧着鲜花,心情也是很激动,妈妈说的三爷爷是个大大的英雄,今天本来是要上学的,为了迎接三爷爷,爸爸给他们请了假。

  全家总动员,一起来到机场迎接慕名已久的三爷爷。

  听到机场的广播,知道飞机已经到了,一家四口做好准备,来到接机的地方 ,迎接赵伟华。

  “三叔,我们在这里。”

  身姿挺拔,神采奕奕的一位中年人人出现在周玉兰的视野里面,五十多岁,快六十的赵伟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四十多左右的中年人,很年轻。周玉兰在那次离开港岛的时候,悄悄的塞给赵伟华一个玉瓶和一张纸条,交代了玉瓶里面的东西是作什么用的。

  这些年赵伟华服用了一颗,身上的旧伤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也随着下降了很多,这些问题,全部被一颗丹药搞定,两个月的时间,他的身体全部吸收完药力,身体回到了二十岁的巅峰状态。旧伤全消,还有身体健康更上一层楼。就是容颜也年轻了许多,服用以后,十来年没有衰老过,大家一直以为他吃的好,住的好,心态好,显年轻罢了。没有太引人注目。

  社会上和赵伟华年龄差不多,却显的很年轻的人,不是没有,只是比较少而已。

  “玉兰……”

  赵伟华这次是回来定居,周玉兰一年前就到处请老匠人,特别是专门修缮古建筑匠人们帮忙修缮赵伟华赠予的那套四合院,那可是真正的四合院,她还请到旧时做过市政地下管道工程的一些人,帮忙弄四合院的地下管道,几个厨房和卫生间的管道都是重新铺设的,这是一个最繁琐也是花钱很多的工程。

  为了以后不出现问题,她是用了现在最好的材料,算是下了重本的。

  周玉兰一家迎了上去,“三叔,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丈夫郑淮山,也是一位退伍军人,我左边的是我家的小公主郑芸,右边的是我家的小小男子汉郑凯。”

  她知道自家两个孩子多大,三叔是知道的,这些年几位从事隐秘战线的同志向上面申请以后,给她一家照过相片,她知道是带到港岛去的,大家心知肚明。

  “三爷爷好(三叔好)。”两个孩子脆声声对着赵伟华喊了一声三爷爷,赵伟华激动的热泪盈眶,这些年能让他交心的人很少,能让他放在心里的那是更少。这一家子就是他放在心里的人,起初他对周玉兰是爱屋及乌,后面见面以后人家孩子不但没有对他提要求,还悄悄的劝他不要回去内地,现在不是好时候。国内派她到港岛是干什么的,双方都很清楚,可是人家还是悄悄告诉他,不要回去。

  后面送的东西,他不是傻子,知道都是好东西,这孩子的所做让他知道,人家是把他放在心上的,是在乎他的。

  “好好好,我也是爷爷了,真好,回家真好!”

  是啊,回家真好!漂泊的游子回家了。

  。。。。。。。。。。。

  番外

  改革的春风,已经吹响华夏大地,可是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观望,不敢轻易的尝试,还有百分之十的人,一部分是胆子大,不安分于现在工作生活状态,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生计所迫,被迫尝试。

  本身拥有很多财富的周玉兰,没有经商致富的想法,她在国外持有的庄园,房产,店铺还有一些大公司的股份,足够她家几代人吃穿不愁的,甚至还可以笑傲后世的很多大富豪。

  世界上还有极少数的一些人是隐形富豪,从不亮于人前。最是低调不过的。

  周玉兰也有人生追求和抱负,她几年前局势稍好一些,她就调到市委去工作,这里可以发挥她的能力,工作变得忙碌起来,回家陪伴家人的时间也变少了很多,家里的孩子现在都是赵伟华在管,孩子们从小习武,家里的地方又大,赵伟华只要孩子们在家,每天都要看着他们习武,对于学习,虽然很重视,但更注重一些品格上的培养。

  踩着高跟鞋,周玉兰一身的职业装,走路也是风风火火的,后面跟着下属,还在报告今天的行程:“秘书长,这些都是您今天的行程,您看看。”

  周玉兰接过行程表认真的看了看,点点头,然后才说:“小杨,今天市政那边一个协商会议,你帮我去开,我们不需要发表意见,但是会议记录全部要做好,我到时要看的。”

  “好的。”

  小杨是刚分来的大学生,才工作两年,因为是女孩,跟着她比较方便,周玉兰一直把她带在身边工作。

  现在小杨的工作节奏勉强能跟上她的节奏,坐在车里,周玉兰闭上眼睛,抓紧时间休息,她最近真的很累,工作千头万绪。现在不必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这时很多的人见到极少数的人真的富了起来,也蠢蠢欲动。还有国外的华侨以及一些国际友人也来华夏办公司,开厂。

  冲击了许多国营厂,也有原本就年年亏损的厂,更是揭不开锅,曾经骄傲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过的苦哈哈,这些事都是需要处理的。

  这个时候很多人空手套白狼,套走了不少国营工厂,也套走了国家资产。如果这些人套走国家资产之后,以后能好好经营,让工人们生计有着落,倒也罢。可是很多人并不是这样做的,甚至转手就卖掉了这些资产,转手得到第一桶金。就此开始发家之旅。

  只要经她手的,就不可能让这些人这么做。

  等下要去和纺织厂开会,最近纺织厂闹的很厉害,上面都知道了,最上面也关注着这事。书/记派她过来和工人一起开会协商。

  协商会议开始过半,可是还是没有一点的进展,周玉兰开始一直没有说话,认真的听工人代表们的意见,一一记录了下来,至于要空手套白狼的人,就是纺织厂的原采购科科长葛涛,他一直在画大饼,她不相信他能做到,日后这厂要是归了他,做不到谁能拿他怎样。

  周玉兰手指不经意的旋转手里的钢笔,眼神犀利的注视着葛涛,片刻之后,葛涛吓的全身都在冒汗,一直听说过,周秘书长绝对是女强人,公正不阿,但是又很会处理事情,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只有他自己知道,就是怕被周秘书长拦住。

  “好了,双方的意见,我也知道了,我想问问我们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给别人打工好还是给自己工作好。”

  一位工人代表站起来脱口而出:“秘书长,当然是给我们自己工作好,谁不想做自己的主人。”看这人文质彬彬的,一看应该是知识分子。

  “那好,我带来了一个评估小组,这些人都是商业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还有纺织业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教授组成的评估小组。让他们评估你们厂的资产,等到评估出来,给你们一个工人自己当家做主的方案,给别人打工,你们一辈子都是打工的命,要知道工字不出头。打工一辈子都难以出头,现在和七八年前的大锅饭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已经开始想经济型社会转变,这些转变就是你们谁是社会的弄潮儿谁就能站在潮头上。

  葛科长,我也知道你的打算,我就不在这里说破,我希望未来在纺织厂的整组方案中,你能发挥正面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暗地里扇阴火。”

  最后警告的话,让葛涛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知道自己打的注意。

  周玉兰从几年前就申请了评估小组,这一组的成员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每次有任务都是提前通知的,看哪些人有时间,再组成队的。

  能如实的评估国有资产,她经手的资产从未流失过,厂房地产机器,办公桌椅还有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只能租给工人们,不是一个人承包,而是承包给还没有退休,又愿意晨承包的大部分工人们。帮他们找好管理人员,销路政府帮着找,但是质量一定要好,还有产品要创新,这些也是求助专家们,只要他们能帮着创新,创新的产品可以给专家分红,或者给钱一次性买断。

  她的这份创新,留住了国有资产,让揭不开锅的工人们有了新的事业。

  这几年她不知道处理了多少次这样的情况,她的工作效率很高。

  几年以后,她的事业再进一步,职位再升了升,有更大的平台发挥她的能力和抱负。对于自己曾经工作过的林场,她也是多次过去,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林场的很多老职工还记得她,特别是先锋队的成员们,她们谁也没有想到,周玉兰能走到这么高的位置,回想多年前,谁又能想到,即使是当初找茬的那位,即使她也离开了林场,到了别的工作岗位,每次在电视上面看到那位风采依旧的故人,她都感慨万千,好在当初那位故人提前离开了林场,要不然自己继续找她的麻烦,谁知道今天那位故人会不会报复自己,哪有现在的安逸生活。

  虽然过得不是很好,可是也比被那位找麻烦的好。

  周玉兰做事的风格是雷厉风行,一点也不拖沓,还有事先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妈,你快点,别收拾了,都要迟到了。”

  郑凯催促着还在穿衣打扮的老妈,退休了比之前上班还爱打扮的,真是醉了。

  “催什么催,不就是出去吃个饭吗,咱家的饭不好吃吗?”周玉兰还在房间里面比划穿哪件衣服出去,今天还要照全家福,当然得打扮打扮了。

  她已经退休在家,郑凯大学毕业以后,也进了政府部门,现在干的很不错,很有想法,理念也非常好。

  周玉兰退休之前,已经做到女性第一,是华夏的第一位女/总/理,还是最年轻的,她的执政理念,深得人心。到六十五岁她就主动退休下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