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的未婚夫死了以后第117节(2 / 2)


  周文怀看向那白发老人,那老人走过来,因为耳朵聋了,常常听不见人说话,嗓门也很大:“阁老,是我,章平溪!”

  周文怀连忙起身,不可置信道:“章老?!”

  这是他父亲身边的旧人,后来辞官归故里,多年不入京了,没想到居然还活着。

  周文怀请章老入座。

  因章老耳聋眼花,叙旧叙得很吃力,周临渊帮忙引入主题:“章老,祖父当年走得急,有些事情没来得及交代,劳您同父亲说说。”

  章老笑呵呵道:“好,我都还记着!”

  作者有话说:

  古言《无上帝宠》之前开的那个坑,因为作者手残,填错了一个信息,会影响榜单,所以重新开了个坑,放在专栏预收第一个位置了!有兴趣的读者重新收藏下0v0

  这文还有一两章完结。

  过几天就开《帝宠》这本,《帝宠》会换一种迅速的写法,不像这本一样慢慢的磨了。冲冲冲~

  第84章 (结局·上)

  周临渊的祖父, 是有意帮宋元贞的。

  一则情谊使然,两人乃君子之交,外人眼里虽说关系淡如水, 可内里如何地敬佩对方, 外人难以窥探十之一二。

  章平溪感慨道:“当年两位大人哪怕相隔千里,年年都有诗赋往来。这些诗赋未曾公开,我跟在大人身边,有幸读过一二篇。后来,这些东西都付之一炬,不过……周大人定然不曾忘过。”

  那些神思相交的过往,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秘密巢穴, 温暖明朗,总在不为人知的时刻,缩进去与友人一同小憩。

  周文怀能明白那种感情,甚至他如今还保留着一丝丝同样的情怀。

  和父亲不同,他这样的情感,是徐氏给他的。

  年轻时, 两人柔情蜜意之中夹杂了许多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雅致情谊, 虽说老来淡了许多, 但他仍旧在某个深夜时,会为此心悸。

  这也是他们夫妻时至今日, 仍旧恩爱的缘故之一。

  章平溪继续说:“也不止是大人, 除了大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心里记挂着宋大人的事。我入京时看到街上士子游行, 当年宋大人出事时, 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只不过当时朝局不似如今, 现在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当年的士子们人微言轻, 有任何动静,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这就是周攀拙与虞冷月养父,要秘密救下她的第二个缘故。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君君臣臣之外,士子心中另有一杆秤。

  周文怀稍稍出神,倒不是在想父亲的为官原则,而是在想,京中士子之中的轩然大波,这全然在所有官员的意料之外。且不容小觑。

  章平溪奉上一封很厚的信,道:“我并不知道大人当年没有把事情嘱咐给阁老,这是老朽勉力回忆起的一些东西,阁老过目。”

  周临渊也不知道有这个东西,侧目看了过去。

  周文怀双手接了这封信,当场阅览,可能是信中熟悉的,独属于父亲的语气刺痛了双目,他眼睛微微泛红。

  末了周文怀与章平溪闲叙了两盏茶的功夫,便命人将章老暂且在京中安顿下来。

  -

  皇帝召见。

  周文怀与周临渊一同换了官服入宫。

  父子一同入宫之后,才知道皇帝只说要见周临渊一人。

  周临渊跟着内侍,入了乾清宫。

  周文怀去了文华殿里,提笔,写辞呈。

  他自认无父亲的风骨,但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事到如今,前路已经渐渐明朗了。

  周临渊还穿着六品文官的常服,一路入了乾清宫。

  宫廷巍峨,庄严肃穆。

  殿宇美轮美奂,左右内侍垂手而立,面目平静,似泥胎木偶,没有自己的情绪。

  内侍引周临渊到了殿前阶外,低声道:“周翰林稍等。”

  转身进去传话。

  宽阔的书房里,几根高柱,帐幔在穿堂风下轻轻飘动,似窗外云霞。

  皇帝坐在案前,眉心竖纹颇重,神色极淡,那种淡,不是常人所有的冷淡,而是目之所及,皆为蝼蚁的冷漠。

  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晓,他有这样一张淡漠的容颜。

  天子喜静,不喜惊扰。

  贴身内侍走上前去回话,因怕气息过重,喷在皇帝耳侧,大气不出,吐字又不敢含糊,言语间是十分的小心翼翼与恭敬:“皇上,周翰林来了。”

  皇帝“嗯”了一声,手里把着的一串佛珠,捻了起来,似毫不在乎地说:“叫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