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5章(1 / 2)





  当初王承恩代表天子,面见他们时就强调一点,若在川海总会做出成绩,那以后都是有官身的。

  做官员,做商贾,这种阶层之间的跨越,是章谨忠他们先前所不敢想的。

  只是章谨忠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为何皇庄筹建的诸厂,不能直接转隶到川海总会名下,这样能省去不少事情。

  只因这牵扯到产业升级。

  崇祯皇帝要绝对掌控一批工厂,不断地推进技术革新,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让大明的原始工业化,是稳步向前迈进的。

  “该提供的便利,朕都给你们提供了。”

  崇祯皇帝神情淡然,看向章谨忠他们,开口道:“希望川海总会这一次,在各地筹建官办诸厂,能达到朕的预期目标。

  这件事情能否办好,会影响到大明后续发展,若是你们不能扛起重担,那朕不介意再换一批人。”

  “臣等明白!”

  章谨忠他们当即拱手应道。

  第二百六十一章 周延儒发威

  崇祯皇帝所构想的原始工业化,倘若想要在大明落地生根,就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毕竟筹建规模化生产,是件极为繁琐的事情,好在崇祯皇帝有耐心和时间,去静候这一过程的形成和改变。

  当初在内廷所辖皇庄,为培育这颗宝贵的种子,崇祯皇帝不知砸了多少银子,耗费多少心神,才将其孵化出来。

  现在这颗种子的数量开始增多,开始分散扎根,崇祯皇帝心里期许着变化,因为有了变化,大明才有改变。

  自崇祯皇帝密召周奎一行,明确官办诸厂之事后,朝堂也好,京城也罢,暗涌就从没有结束过。

  一个京畿卫戍调整在持续推进。

  一个毕自严所提出的火耗归公。

  一个内阁明发的募工上谕。

  外加上辽东沦陷区的不平静。

  尽管大明境内的战乱势头,不知从何时开始被遏制住了,可出现的桩桩件件,却始终牵绊着大明文官群体。

  文华殿,周延儒所在公事房。

  “韩总宪,不知您听说了没,近期辽东那边的战乱,态势好像加剧了。”周延儒手捧茶盏,面露笑意,看向韩继思说道。

  “东江平虏前指,数日前向军机处呈递的军报,想要协调天津、登莱两地驻军,以驰援辽南紧急战况。

  扼守皮岛的东江军,趁着辽东义军崛起之际,建虏松懈之时,悍然向镇江堡展开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