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6章(1 / 2)





  “鉴于当前复杂的国情,为确保朝堂安稳,朕决意特事特办,不再经廷推,擢周延儒为东阁大学士,进内阁佐政。”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擢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进京,入军机处,尽快明确京畿卫戍调整一事。

  擢瞿式耜、陈新甲……”

  崇祯皇帝说着所定人选,韩爌、温体仁这帮内阁大臣、军机大臣,脸色都微变,天子这是要调整朝堂格局啊。

  相较于周延儒不经廷推,增补进内阁,这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一行人进京,一旦在朝野间传递开来,那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空降和增补(2)

  “陛下,此事牵扯较大,涉及官员众多,是否应从长计议?”

  韩爌忍着惊意,拱手作揖道:“毕竟像傅宗龙丁忧归乡,纵使想征召进京,那于情于理都……”

  “这是内阁和吏部有司,要去考虑和解决的。”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朕有时间去等,可江山社稷能等吗?平叛大局能等吗?若是诸卿觉得能等,那朕无话可说。”

  征调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一行进京赴职,是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所定,毕竟朝中很多地方,需要一批靠谱的官员来做事。

  或许杨嗣昌、陈新甲这些人,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能用的,就看怎样去用他们。

  军机处,是崇祯皇帝绝对主抓的。

  所揽的各地平叛事宜,必须无条件的严控起来,这关系到大明整体局势稳定。

  所谋的京畿卫戍调整,必须无条件的贯彻落实,这关系到后续北直隶发展。

  文官群体想要争斗,想要党争,可以,在划定的范畴内,爱怎样去争,去斗,都是可行的。

  毕竟崇祯皇帝的精力有限,他要稳住大明的局势,他要落实自己所谋诸多部署,在这一过程期间,逐步的剪除掉那批贪官污吏。

  所以崇祯皇帝没有那般多的时间,去跟朝中的文官群体,在这里大眼瞪小眼,无用功一般的干耗着。

  问题要解决。

  谋划要落实。

  内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成了崇祯皇帝和文官群体之间,极好的挡箭牌。

  这个挡箭牌,不能一个鼻孔呼气,不能相互内斗太严重,所以也要制衡好。

  周延儒此时入阁,就是基于这一层面考虑。

  一个韩爌。

  一个温体仁。

  一个周延儒。

  恰好能形成三角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