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5章(2 / 2)

  光靠内部自行解决,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纵使将西苑讲武堂的那批勋戚子弟,都悉数暂退讲武堂。

  都不一定能叫某些贪恋钱财的勋戚,真心实意的做这些事情。

  但是那批勋戚子弟,又不能离开讲武堂太久,否则会影响到之后掌控三大营的部署。

  必须要从外部施加压力,叫在职的那帮勋戚,切实感受到威胁,且又不能叫三大营发生营啸,这个度必须把握好。

  戍守在京畿的三大营,总规模达十数万,就算砍掉三成吃空饷的,那规模依旧是庞大的存在。

  大明能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靠的就是三大营,只是现在的三大营,糜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要是解决不好京营事,就别谈什么掌控北直隶这一基本盘。

  在天津撤卫设州时,朝中生出这样的风波,未必没有在京勋戚群体,在背后鼓捣什么。

  “朕的原则,只有一条。”

  看着王洽、王在晋他们,崇祯皇帝神情冷然道:“若是在职的这帮勋戚,不能做事,不能给朕分忧,那就换一批。

  在京的勋戚中,有的是能给朕分忧的。

  你们军机处这边,会同兵部有司,把相应的事宜,给朕完善好,明发到三大营那边。

  裁撤三成员额一事,绝不动摇!”

  听到这里的王洽几人,便知道天子的决心的,至于剩下的事情怎样办,他们心里也就有底了。

  固然说大明勋戚群体,被文官在政治层面死死压着,给大明造成了文武失衡的政治格局。

  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天子想严惩大明勋戚时,有效的利用文官,那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过于崇祯皇帝而言,文武失衡的政治格局,必须要打破重塑,恢复到文武制衡的总方针上。

  若是没有这样的前提,大明很多的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像日后要面临的建虏八旗,包括逐步崛起的流寇势力,都需要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虎将悍将,统率着大明强军镇压。

  若大明文官死死攥着权,任意欺压武将群体,那还平什么叛乱?

  不能说叫武将群体,一面承受着内部的各种掣肘,一面应付难缠的对手,那就算再厉害的角色,也没办法做好本职。

  “陛下……辽东传来急报。”周延儒拿着一封奏疏,急匆匆的从殿外走进来,此言,叫崇祯皇帝,还有王洽他们,都看了过去。

  “呈上来。”

  见周延儒这般,崇祯皇帝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难道辽东那边,又捅出什么幺蛾子了?

  对现阶段的崇祯皇帝,最怕出现问题的,一个是辽前,一个是山陕。

  不管是哪一处出现问题,那他一直维系的暂稳局势,就会在顷刻间崩塌。

  没给他留下充足的时间,好好的夯筑根基,拔除一些毒瘤,那大明真的没救。

  “臣孙承宗,于宁远……”

  在众人的注视下,崇祯皇帝翻阅着辽前呈递的急报,便知道事情出现在哪里了。

  在辽前调整的方针,不再执行兴建军堡,开始挖设宽沟,构建坑道防线,此议在辽前反响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