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9章3,等我回来(1 / 2)





  外公外婆家不仅有肉有糖,还有小红包,家里的四小只很高兴。特别是嘴巴甜的陈小四,这个亲戚给一块糖,那个亲戚给一个小红包的。

  很快,特意缝制的大衣兜就装满了。

  “小四长得好。”

  “这么白净的孩子,很少见。”

  “这么好的孩子,也不知道亲生爸妈怎么想的,竟然也舍得扔了。”

  “哎。我上次回娘家的时候,就看到路边被扔着一个菜篮子,还以为装的是什么东西呢。呸。晦气。竟然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娃,小小的,脸都青了。作孽。看那篮子应该是本地人。”

  “有什么办法?世道这样。养不活,只能扔了。命好的,能遇到一个好人被捡去,虽然可能生活艰难些,但也能活下来。如果命不好......”命不好的,还没有等到好心人就死了。小小年纪,只来得及看一眼这个悲惨又无情的世界就去了。

  哪家哪户没有几个孩子?

  一般人家很少愿意养别人的孩子。

  附近几个村,也只听说大唐农场有人家捡养别人的孩子,其他村很少,即使有也是无儿无女无依靠的五保户,捡来养着等老了也是一个照顾。

  陈小四不是大唐农场第一个被收养的孩子,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陈小四靠在阿妈怀里吃着糖,认真的听大家聊八卦。大家都以为他听不懂,肆无忌惮的说,还时不时的同情的看他一两眼。

  其实,陈小四都能听懂,他知道自己是捡来的。

  但又怎么样呢?

  刚刚阿妈偷偷的给他塞了一块糖,这是大哥没有的。

  陈小四舔着甜滋滋的糖,一手拉住阿妈的衣摆,靠在阿妈的怀里,一双不同于陈家人的大眼睛咕噜咕噜的转着,精灵可爱。

  “阿妈,吃。”陈小四把舔得满是口水的糖塞在阿妈嘴里。

  阿妈不犹豫的不客气的咬一小口,然后是一脸享受,“小四的糖最甜。”

  陈小四立刻笑弯了眼,露出可爱的小白牙。

  “这孩子孝顺。”

  “越看越好看。这么好看的孩子在农村很少见。”

  “应该是外地来的。”

  “真把我们这当垃圾堆了,好的坏的统统往这里扔。听说,前不久从外面拉了几个疯婆子过来,扔下就走,任由她们自生自灭。我上次去砍柴,还看到一个疯疯傻傻的女人在山里扯树叶吃,不管能不能吃统统往嘴里塞。过几天再去,就没见到人了,也不知道走了还是死了。”

  “哎。世道艰难。”

  “现在是艰难些,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城里来的那些人差不多都走了......”

  ......

  “小四长大后要孝顺爸妈哦。你爸妈捡你养你可不容易呢。”

  阿妈瞪瞪眼,“说这些做什么?”

  陈小四却认真的点点头,“好。”他长大后要给爸妈赚很多很多的钱。现在的陈小四肯定不知道,以后他们兄妹几个,他的赚钱能力即使不是最差,也绝对不是最好。谁让他兄弟姐妹,一个比一个能干呢。

  他的钱不是最多,但权最大。

  “阿妈,我给你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多很多糖。”这个年纪的陈小四,能想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糖。

  芝麻糖、花生糖,都是他的最爱。

  他要把很多很多自己最爱的糖给阿妈,让阿妈甜一辈子。

  “哈哈。真乖。这孩子长大后有出息。”

  “孝顺。”

  相对陈家亲生的三个孩子来说,陈小四不仅长得好还白净,最受爱心爆棚的妇女们的喜欢。这个逗一逗,那个哄一哄。

  你摸摸头,我捏捏脸。

  作为不可撼动的团宠,陈小四得意的看了不远处的大哥一眼。但陈小四不知道,他家很快就有陈小五,然后轻而易举的就把他这个团宠给踩下去,上位。

  其他亲戚陆陆续续的回家去了,陈楼上和黄话茹留到最后。

  李雪珍疑惑的看了黄话茹一眼,“送孩子去读书?”还是所有的孩子一起去?

  这是傻了?

  不是只有老大符合上学的年龄吗?

  “现在不是第二学期吗?”就算要送孩子读书,也要等到9月份开学是不是?而且,大唐小学已经停课很久了,孩子读书要走更远。

  “李白说阿一很努力,小四很聪明,两个都是好孩子。”李白还说,不要被穷耽误了两个孩子的未来。

  “李白说,先送去学校,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跳级。”李白还说,凭着陈一元和陈辉年的脑子,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肯定会跳级的。

  “至于小二和小三,早些送去,跟不上就留级。”

  李雪珍要被气死了,一巴掌拍在黄话茹的肩膀上,“跟不上就留级?学费不是钱是不是?”

  黄话茹抿抿嘴,低着头,小声说道,“李白说,读书有出息。女孩子更应该读书。”

  “出息个屁。”李雪珍怒瞪了黄话茹一眼,“楼上也同意?他们陈家有钱?”

  黄话茹更不好意思了,“没有。”所以,他们今天是顺便想要借些钱。

  虽然这几年陈家的日子不太难过,但也没有存下什么钱。送孩子上学,不仅要准备学费,还要纸张笔和书包之类的东西。

  这些,都是钱。

  虽然不赞同女儿的做法,但在女儿坚持的情况下,李雪珍只能同意,偷偷的瞒着儿媳妇把存下来的钱嫁给女儿交学费。

  借到钱后,黄话茹和陈楼上送家里的几个孩子上学去。因为距离农场最近的大唐小学还没有开课,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到更远的学校去。

  孩子上学了,家里的花费就更多了。虽然学费不算高,但练习本、铅笔、橡皮擦等等都要钱,而且一买就是四份。

  虽然很多人都说,像陈小四这样年龄小的孩子,而且还是捡来的根本就不用送读书,但黄华茹和陈楼上坚持。

  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黄话茹不仅送了家里的四个孩子读书,还在80年的时候又捡了一个孩子。

  生活才刚刚好过一些,他们却一次次的往自己的肩膀上增加负担。不少人都劝黄话茹和陈楼上,没有必要这么累。

  不过,见过陈小五的人都说,这孩子长得好。如果是他们遇到,可能也会养的。

  孩子是长得好,但可惜体弱多病。捡回来没多久,就病了一次又一次,而且每次都不少小病。一次次的送医院,多少钱够花?

  眼看着刚好起来的家又要借钱度日,但黄话茹和陈楼上都没想过把陈小五扔了。两人咬着牙,回娘家借钱,找亲朋戚友借钱。

  几乎把能借的人家都借了。但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