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节(1 / 2)





  是以,刘夫人只能按捺住心里头的疑惑,跟抱着外孙子的女婿一块儿出去。

  魏家就只有魏时一个小家在京城,不管是柳州城,还是燕县那边儿,洗三礼都是赶不过来的。

  过来捧场的,除了刘家和沈家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魏时的同窗和同年。

  文人参加洗三礼跟武人大有不同。

  在本朝,洗三礼应当是最不炫富的一个礼了,武人过来庆贺,基本上只需要带两样东西——葱和铜钱。

  量不必大,有这么个意思就行,为的是祈祷孩子聪明、有财源。

  文人是真不好意思拿着葱进门,拿铜钱就更不好意思了,在绝大多数文人眼里,书墨的香气跟铜臭味儿都是相悖的。

  所以洗三礼上,文人大都是赠诗。

  一人一首诗,这心意就全在诗里头了。

  《贺友人得子》

  《庆魏家小儿洗三之喜》

  《赠状元郎》

  ……

  不管是题目,还是诗句,都还是挺应景的。

  魏时看着友人所赠的诗赋,高兴的同时,也有些犯愁,他以前没参加过婴儿的洗三礼,因此也不知道文人都是这样贺喜的。

  亏他还以为金榜题名之后就不用再作诗了呢,现在看来,除非孤家寡人一个,不跟任何人家来往,否则的话,这诗赋还是要作下去的,而且是绵绵无绝期。

  洗三礼主要是由收生姥姥来主持的,先是要祭拜十三位神像,然后就是‘添盆’了。

  往前数几百年,添盆添的都是贵重的物件,什么金银长命锁,什么玉如意,什么凤血石……反正是怎么贵重怎么来。

  但是从前朝开始这股风气就没了,到了本朝,可谓是相当的朴实。

  这盆里添的除了铜钱之外,就是喜果,像是桂圆、红枣、莲子这一类的东西,有个喜庆的意思,但真算不上是贵重。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洗三礼的规格都是差不多的,顶多也就是用来添礼的盆儿不一样,穷的用铜盆、用木盆,富裕的人家用银盆、用金盆。

  魏家子用的便是大金盆。

  第86章 一更

  之所以被称为魏家子,是因为出生已经三天的小婴儿,到现在还没有名字。

  大名不曾起,乳名也未曾起。

  在孩子出生之前,魏时就想出了十几个名字,想着等孩子出生以后,在这十几个名字里选一个出来。

  但事实却是,孩子出生以后,这些费尽脑子想出来的名字,又都不能让初次为人父的魏时满意了。

  至于乳名,他跟夫人也商量了好多次,至今也没能定下来。

  一般情况下,新手父母是没有权利给孩子取名字的,大都是长辈来,不过魏家的情况不一样,长辈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刘家在这方面也不好越俎代庖。

  因此只能是小两口自己想了。

  反正纠结来纠结去,洗三礼上的名字取不出来,等到了满月酒,名字总得出来了吧。

  添盆之后,收生姥姥便拿着棍子将金盆儿里的东西搅拌来搅拌去,嘴里还得念叨着,“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

  然后才能给孩子洗澡,一边洗一边念祷词。

  魏时压根就顾不得听收生姥姥到底在念什么,自己家孩子哭的实在是太过响亮了,小拳头攥着,小腿儿蹬着,闭着眼睛哭嚎,眼泪都还能流满脸。

  为人父母者,在一边听着看着实在是不忍心。

  可规矩又是如此,‘响盆’就是婴儿哭的声音越响亮,才越吉祥,身体才会越好。

  好不容易走完了一系列的流程,魏时满脸心疼地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边晃一边哄,“不哭不哭……”

  得,任谁都看得出来,这绝对是个宠儿无度的父亲,不过孩子才这么点,谁也不能说什么。

  刘夫人算是晓得女婿这抱孩子的姿势为何‘一日千里’了,抱孩子抱的时间久了,三天抵人家三个月,自然也就熟练了。

  只是今儿这么多人过来庆贺,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魏时这个女婿过来的,光抱着孩子在一边晃悠算怎么回事儿,这也太过失礼了。

  “我来哄吧,顺便把孩子抱进去给他娘看看,刚刚哭的这么响,肯定担心坏了。”

  小家伙这会儿已经不哭了,不过因为刚刚哭的太用劲儿了,这会儿还一抽一抽的呢。

  小可怜鬼。

  魏时轻轻把孩子递过去,怕小孩不适应,还慢慢的在襁褓上拍了两下,以做安抚。

  刘夫人不愧是抚养过五子一女的人,抱孩子的手法相当娴熟,哄孩子也相当的熟练。

  魏时就瞧着自个儿孩子,在岳母怀里,从小鼻子一抽一抽的,到闭上眼睛酣然入睡,整个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快,岳母不过跟周围人说了几句话,提脚准备离开的时候,孩子就已经睡过去了。

  真是让人服气了。

  殊不知,今日魏时自己也很让人服气。

  刘钰作为小舅子,一开始都没敢过来,小外甥哭声震天,就跟城郊庄子里的小牛犊一样,瞧着就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