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8节(2 / 2)


  皇后见实在问不出来,就把齐琮撵出了永宁宫。

  当晚宣德帝原准备歇在衍庆殿,被贵妃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到了重华宫。

  翌日早朝之后,宣德帝就把齐琮单独叫到了衍庆殿。

  齐琮去时,宣德帝正伏案批阅奏折,齐琮过去行了一礼,宣德帝抬起头,笑眯眯的问道:“朕近来听闻英国公夫人想将傅小姐许配给你。”

  齐琮垂首道:“儿臣是大齐皇子,婚事理应由皇祖母父皇母后做主,何来英国公夫人想将谁许配给儿臣一说。”

  言外之意,英国公府夫人没资格做主他的婚事。

  宣德帝听他这么说,眼底的笑意更浓了。

  他一向不喜皇子跟外祖家走的更近,好像比对他这个父皇更亲,跟着外祖家一起算计他这个做父亲的一样,齐琮刚刚的话,让他格外舒心。

  宣德帝道:“不过你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了,傅小姐从小在宫里听讲,时常出入永宁宫,你母后挺喜欢她,你与她也是从小一起长大,朕还听说你与她两情相悦。”

  齐琮知道他这么说,必是贵妃昨晚同他这么说的。

  英国公府本就是帮他的,林贵妃不可能拉拢过去,就合计着让他娶英国公府的姑娘,免得他借着宁王妃之位,拉拢朝中其他中立的大臣。

  齐琮诧异道:“父皇这些话听谁说的,儿臣怎么不知自己竟于傅小姐两情相悦?”

  宣德帝噎了一声,“你不喜欢傅小姐?那不是你表妹吗?”

  齐琮淡淡道:“儿臣这些年都在外面打仗,对皇城里这些姑娘都没什么印象了,不过请父皇在为儿臣指婚的时候,莫要带上傅小姐了。”

  宣德帝问,“怎么说?”

  他以为齐琮跟他外祖父关系好,应该是想娶英国公府的姑娘的。

  齐琮道:“父皇,儿臣也不瞒着您,这次回皇城,英国公夫人确实有意插手儿臣的婚事,但儿臣先是大齐的皇子,之后才是父皇母后的儿子,英国公夫人的外孙,尊卑有别,母后是英国公府出身,儿臣的王妃,不能再选英国公府的了。”

  他事事以皇家为先,宣德帝心里乐开了花。

  齐琮又奉承了宣德帝几句,宣德帝更觉得齐琮还是和自己亲。

  齐琮撇着他的神色,突然跪到地上。

  宣德帝一愣,道:“你这是做什么?”

  齐琮捏着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愤慨道:“父皇,有人要挑拨父皇与皇祖母的关系。”

  宣德帝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皱着眉,故作不解,“这是何意?”

  “儿臣昨日去见了皇祖母,皇祖母身体抱恙,儿臣便询问了她身边伺候的宫人,说父皇已经许久没去见过皇祖母。”

  宣德帝脸色微沉,“这是父皇与你皇祖母的事,你小孩子家不要管。”

  齐琮膝行上前,道:“怎么与儿臣无关,儿臣是大齐的皇子呀,事关大齐皇室颜面,岂容他人置喙。”

  宣德帝一愣。

  齐琮竟是与他想法一样?

  “你是怎么想的?”

  齐琮唇角微抿,“儿臣是相信皇祖母清白的,但这种事,民间流言是止不住的,无论皇祖母是否清白,百年以后,整个大齐皇室的血脉都要受人诟病。”

  这正是宣德帝一直耿耿于怀的,不能过去的坎,今日被齐琮直言,宣德帝看着齐琮的目光温和了几分。

  当年他与孝端皇后诸多不快,都是因为孝端皇后始终不能理解他,觉得他纠结自己的身世,是在无理取闹,可她从来都不会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想一想,他是一个帝王啊,正统血脉受到质疑,是多大的羞辱。

  “快起来。”

  宣德帝俯身扶住齐琮的肩膀让他起身,看着已经比自己高的儿子,叹了口气说:“不是有人挑拨朕与你皇祖母的关系,是你皇祖母护着汝阳王,她对汝阳王如此推崇,又把汝阳王的孙女养在身边,比亲孙女还宠,百姓那里如何不议论。”

  说到这里,宣德帝更加痛心,“阿婉阿娴她们的婚事,她一概不问,反倒是那个幼宁,你皇祖母盯着世族的那些青年才俊,千挑万选的给她择婿,她这样的态度,那些被她召进宫问话的女眷,都疑心她了。”

  齐琮皱着眉,沉吟片刻道:“确实不可如此,别人会议论父皇的出身。”

  这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宣德帝暴怒的拍了一掌桌面,双手叉腰,“你皇祖母就是要护着姜家那些人。”

  齐琮见差不多了,顺势道:“儿臣倒有一个法子,可以使流言不攻自破,日后也无人会议论父皇出身。”

  宣德帝赶紧问道:“什么法子?”

  齐琮面上有些为难。

  宣德帝催促道:“你说呀。”

  “父皇刚说皇祖母在为幼宁择婿,刚好儿臣也在选妃,不如儿臣去问问皇祖母愿不愿意把幼宁许配给儿臣,如果皇祖母愿意,不就证明儿臣血统纯正,父皇是大齐正统吗?皇祖母总不能把汝阳王的孙女许配给孙子吧。”

  外面人质疑宣德帝是太后与汝阳王所生,那么他与幼宁就是堂兄妹,堂兄妹是不可以结亲的。

  第94章

  “你要娶那个幼宁?”

  宣德帝拧眉,半眯着眼凝着齐琮,面色逐渐复杂起来,语气里带着探究,“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法子。”他一向多疑,齐琮这么一说,他下意识就联想到之前外面流传齐琮刻意接近幼宁,是为了讨好太后,得到太后支持的话。

  齐琮淡然道:“儿臣也是想了许久,才想出这样一个两全之法,既可止住民间流言,又能让父皇和皇祖母之间的关系免受奸人挑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