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7节(2 / 2)


  韩缜想要的有一个可靠安稳的朝堂,更想改变人们‘惟读书上品’,看不起武人的风气,想让整个民族不仅是精神上,体魄也是强大的,让天下人不再羸弱,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齿!

  为此他积极向永宁侯建议在所有书院另设骑射课,从童生开始,留出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所谓的从小抓起,固定的观念扭转很难,那么就从小孩子教育起,让他们知道拥有武力并不是可耻的。

  另外就要让人们看到从武的出路,不止是文武同等看待地位没有高低之分,当兵投军也有出息。那就是设立军校,从中选拔武官赋以重权,能为军队提供人才。从军校中出来的人不必从小兵做起,而是从六品军官起步,这会为很多从文不能的人提供另一条踏入官场的道路。想改变平民的出身,不是只有科举读书!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趁着现在掌军国大事,永宁侯完全有机会可以借皇帝旨意推行此事!

  再则永宁侯现在最大的依仗就是手里的军权,然而军队的后勤钱粮还是由文官掌握,如果想彻底摆脱文臣的制肘,就要拥有税收权和人事权,概因军饷都是由税收收集上来后再通过户部分拨下去。财政不能独立,军队就有着软肋,受制于人!

  他们必须有自己筹措军费钱粮的地方,而不是全部依赖于朝廷调拨!

  而这些都不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其中也需要文臣的支持配合,光靠永宁侯一个人是办不到的。

  所以韩缜希望永宁侯能收敛杀戮的手段,能对文臣怀柔以对,收服人心。为什么一出将相和就为世人所传唱,外有武将忠勇杀敌,内有文臣稳定后方,两厢并济才是取胜之道!

  永宁侯没有自立为皇之心,想要的是开疆拓土,恢复汉唐河山,那种豪情壮志令人钦佩。既然如此就更不能令后方生乱,征伐四方驰骋疆场,靠得是举全国之力,非是永宁侯一人一军就可以做到的。

  然而对于韩缜的意见,永宁侯则是无可无不可,除了最后一条让如何让军队独立钱粮自主让他敢兴趣,其他的他并不如何重视!

  因为那些需要时间效果缓慢,等到看到成果十几年以后的事了,他不感兴趣。至于收服文臣为自己所用,他可没有这个耐心慢慢耗!

  他相信的是兵力在手天下我有,而以他如今的实力足以横扫天下,何须忍耐那些文臣!文臣要做的就是听话,特别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需要放在眼里吗?

  他打心底里厌恶那些文臣,不仅是永宁侯,就是军中那些武将一朝翻身,恨不得将以往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文臣一踩到底,好报复以往的憋屈,不去打压就不错了,何况是信任重要!

  等一切准备就绪,他会留下足够的兵看守京城,不会给那些文臣出手使坏的机会!所以韩缜的担心,他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爹,为什么你行事要这么急?治理国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既然你担了这份名,为什么不能做个名留青史的权臣,而非要留下骂名不可?”韩缜失望地问,这并不矛盾啊!

  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人视他为仇敌,在私底下暗骂他权奸误国?

  他们如今身处的地方是新帝下旨赦建的‘元帅府’,这里不是新建的,而是抄了齐王府改制的。因此稍微收拾一下,永宁侯就搬了过来!

  毕竟即使是辅政大臣也是已经成年的男子,没有长留宫中的规矩,要知道小皇帝虽然没有后妃,可是宫里太后公主的也不少!

  虽然瑞王也有不臣之心,到底人已经没了,如今儿子登基当了皇帝,朝臣们就当作什么也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样追封了瑞王为皇帝。而瑞王妃则是封为太后,如今带着瑞王还活着的几个女儿留在了宫中!

  永宁侯闲闲地靠坐在宽大的椅背上,捏着手上的文件一语不发,眉宇间是一贯的阴郁,并不因为如今身居高位而稍霁!

  他如今已经年近四十了,这对于一个武将来说巅峰期差不多已经过去了,而远征西夏还需要几年筹备。假使等他成功打败西夏夺回河套之地,等到培育出能够装备军队骑军的优良战马,那还需要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时间,等拥有了一支能对抗草原部落的骑兵,他怕是年过半百了!

  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到时他还不是太老,还能骑得马,拿得动刀!

  可是将时间耗费在内务上,就怕万事俱备,而廉颇已老矣!

  人间被悲惨的事,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霜染白发!

  他渴望着扫平四蛮,亲手铸就不世战功,奈何世事不由人,蹉跎至如今!

  永宁侯眯了眯眼,掩去眸中的情绪:“骂名又如何?谁能阻我?”

  他人无用的言语攻击于他来说犹如过耳清风,真的犯到他眼前来,无非是杀了了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韩缜从来没觉得那么无力过,在永宁侯的面前他的实力太渺茫微小了,改变不了他的决定,什么也阻止不了!

  他也不知道永宁侯会如此的迷信武力,竟然以为靠军队镇压就能压服所有的声音,一时的强权统治并不能长久!

  “杀人并不能解决任何事,将人杀光了,国家也就乱套了,那还能随意出征吗?”韩缜无奈。

  他比永宁侯在外面看到的更多也更有体会,因为武将扬眉吐气,文官退缩,以致武将更盛气凌人,文武官员的矛盾愈加尖锐!而这些都有永宁侯大肆诛杀文臣,一下子将文臣打落谷底的原因,所谓上行下效,武将们都有样学样!

  而这些影响渐渐波及到了孩子们,双方各成一个团级,彼此敌对。这样下去,文武失和,国家能安定持久吗?

  所以韩缜坚持的是永宁侯应该打理好内政再徐徐图之,还有不要随意杀人。而永宁侯却没有这个耐性,只想压下朝堂所有反对的声音,将一切资源朝着军队倾斜尽快出兵。

  两人不欢而散,彼此的想法得不到认同,父子俩的关系开始僵硬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第160章

  这一年,孟庭轩正式登基为帝, 改国号为嘉安, 是为嘉安元年。

  永宁侯作为先帝遗命的辅政大臣兼新帝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掌军国大事, 一时权倾朝野,令天下侧目!

  无数人在揣测着坐拥重兵的永宁侯是不是会重演赵□□‘陈桥兵变’故事,会有黄袍加身的一天?

  同年三月,永宁侯调庶弟韩质入京, 进户部任职侍郎一职。

  而长宁侯府在外任职的次子一家则以牵扯谋反的罪名被押解回京, 关入大牢。除了有心人, 长宁侯府在京中已然是昨日黄花, 无人过问!

  在大肆打压文臣的同时,永宁侯频频提拔武将世家出身的文臣充实朝堂,这些本来因出身武将世家的背景而一直得不到重用,如今他们聪明地抓住机会依附永宁侯,和朝中清贵一派的重臣形成对峙,双方成抗衡之势!

  而后永宁侯将心思放在了设立军部一事上!这来自韩缜给他的启发, 如果成功了, 永宁侯就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 不受文官辖制!

  在六部之外设立军部, 由永宁侯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直接掌控调派, 地方上的军队以后不需要经过文官,而是直接向军部负责!

  凡军饷、器械、军令等不经六部,所有的军需物资由军部统一集中后再分派。这样地方军队没有征集钱粮的权利, 就不会重演藩镇之祸。而直接由军部统领,加强了军部的集权统治。

  军部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是皇帝,一应事务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向皇帝直接禀报,但是现在谁不知嘉安帝就是一个傀儡,永宁侯可以说是实质地掌握天下兵力,而不是一份虚有的名头!

  此举令天下哗然,要知道从隋唐创建后一直流传的就是三省六部制,从未改变。如今永宁侯设立军部,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分明是破坏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

  如今在朝堂中的文臣中一派是有世家背景的官员,他们是永宁侯天然的同盟,最坚固的支持者。不说他们家中多多少少和永宁侯扯上了关系,已然别无选择,一旦永宁侯倒下他们连同家族也逃脱不了牵连,只有永宁侯位置稳固他们才安全,所以他们是最支持永宁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