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5节(1 / 2)





  “今天多亏了你,我们能吃上一顿肉。”

  几位知青都围在周玉兰身边,都是带着敬佩的眼神望着眼前让他们有肉吃的打会野猪的女汉子。

  “玉兰,你太棒啦!居然有功夫,难怪你清冷的不像一般人。”

  “我清冷吗?没觉得呀?”

  “不说话的时候,挺清冷的。”

  陈双奇双眼亮闪闪的盯着周玉兰,“周玉兰同志,等忙完了秋收,你教教我好不好?我要学打野猪,以后就不愁没有肉吃。”

  “哈哈哈……”陈双奇的话音刚落,身边走过路过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都好笑的看着陈双奇,一个想吃肉想疯的孩子。野猪是那么好打的。还说不愁肉吃,真是城里来的。

  周二叔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严磊捂脸,不想承认自己认识这家伙,天真的无可救药。

  周爷爷在玉米地那边,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老太太在家里准备午饭。秋收时,都是一天三顿,家家户户都是如此,这时候最是辛苦。

  周二叔夫妻俩和章燕簇拥着周玉兰朝家里走去,本来没有那么虚弱,她也没有多脱力,只是在人前不得不这么表现。谁让她一个弱女子一次性搞定两头野猪,这不得装装。让大家知道她刚才也是使劲全身的力气才搞定的。

  “兰兰,这是怎么啦!脸色煞白,虚弱成这样?”

  老爷子看着大孙女这样,担心的询问,屋里的周玉春听到爷爷的声音也走了出来。

  “爷爷,没事的,就是用力过猛,现在有点虚弱。休息一下就好了。”

  “怎么会用力过猛的……”老爷子不能理解,只是割麦子,难受的不应该是腰吗?

  “爹,兰兰打了两头冲下山进麦地的野猪,下午兰兰不用上工,在家休息。身体要再有什么不适,就要上乡里卫生院去看看。”

  中午吃完饭以后,周玉兰洗了个澡,就被奶奶硬逼着躺在炕上休息,放了一个炕桌,上面还准备了喝的水还有一点吃的。

  下午的村部边附近,一群在晒场剥玉米的老人们一边剥玉米一边看着张屠户父子俩杀猪。还一边说笑,这样的场面她们是每年都能见到的。

  只是这时候杀猪还真是少见。

  这里靠海,翻过后山,就是海,走过去不容易,但是是最近的路。从公路绕过去有两百多里的路。还是很远的,可是从后山绕过去就三四十里的路。大家却不敢翻山越岭去到海的那一边,周玉兰躺在炕上,就在打这个主意,自己看看什么时候能翻山过去一趟。

  吃晚饭前,张屠户才开始分肉,周玉兰不但分的肉最多,还有不少工分,钱也是有的,不过要到年底才能分到她手里。

  她才来没有多久,但两头野猪的工分和人家干了一年的壮劳力工,差不多,分到的粮食是绰绰有余的。

  生产队的人也没有什么别的话说,历来都是一样的。以前也有人家打到野猪,也是这么安排的,并不是因为周玉兰是周家人或者英雄的闺女才这么办的。

  接下来的每一天,周玉兰和大家一样,都是泡在地里,秋收要抓紧,趁现在天气好。把一切都搞定,收回去以后也还有的忙。

  “哎呦,终于熬过苦难,能好好休息休息。”

  这里的地,冬天都不种什么,也不好种什么,一场大雪什么都要压塌或者冻死。

  他们只要把地里清理干净,就能彻底完工,以后就没有什么事做。

  现在是秋收完,大家有几天的假,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忙活了一个月,真是累的够呛。

  周玉兰天不亮就离开家里,背着大背篓,一个人从后山开始翻山越岭打算到另外一边的海边翻过大山,下去就是一边金黄的沙滩,也没有人住。是下海捕捞的好出处。

  在山林快速穿梭,武功从刚来到这世的时候,就开始练,现在纵跃不是问题,山林里面打猎她不是很愿意去搞。

  一路上都是荆棘丛林还有一些很危险的地方,周玉兰都凭借自己的第六感和高超的身手避过,她不想自己因为打猎而耽搁时间。周玉兰找到的是一片没有人发现过的小沙滩,其实三合生产队的老人们代代相传的那片沙滩更远。这片地方被一个半弯的悬崖给遮住了。

  站在高高的悬崖上,看着下面,周玉兰皱着眉头,自己该怎么下去,看着也有两三百米深,在悬崖边上,不停的来回走动,寻找下去的路,她想应该有路的。

  在一处杂草丛生的灌木处,她找到一条下去的路,顺着下去,二十分钟以后才走到下面,她没有急着入海,却从空间拿出来锄头还用砍刀,砍了几颗杂树,在这条路上,做扶手。以后上下要好走不少。

  拿出来避水珠,收获不少有大龙虾还有鲍鱼,刀鱼……

  她都是去远处捞的这些,放了很多在空间里面,背篓里面装的几个大袋子也是装的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丝多余的地方。

  进到水晶宫,周玉兰开始把这些东西分别制作,还从水晶宫捞起来不少东西,放在一边的袋子里面,自己到时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吃,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变的更好。

  还能告诉队里,走这条路,给队里也增加一个可以吃鱼或者增加收入,说起来营城靠近海,很多地方都能打渔下海,他们这里是东部山区,也靠着海,却捞不着。不敢轻易去尝试,以前也有先人去过,最后却没有命回来。从那以后,他们附近的人,没有再去过。

  绕道而去,也是在别人村里的区域,不好弄,只能赶潮。两三百里路,去了只能赶潮,很划不来。

  周玉兰来到的这片沙滩也不是很大,长度大约一千多米,进深也就三千米左右。后面有一些沙土地,长了不少的草。

  在水晶宫处理了一部分海鲜,周玉兰继续打捞,相继捞上来不少东西。

  该是回去的时候,这次出来是找周支书开了出门证明的,她顺便去趟城里把东西给张叔叔他们送过去,还有北京几位叔叔伯伯的海鲜也寄过去。

  等明年再带大家来,天气越来越冷,这些人来了也下不了海,也是白搭。自己带回去的东西,很好交代。附近的连城也是海边,海鲜多的是。买到海鲜机会大把,私人悄悄卖海鲜的多的是。禁止不了,即使是现在也没有办法禁止,人家方法很多。在海里捞回来的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外地人都喜欢。很多出差的人都找当地的农户悄悄买。人家借口说是农户给他们亲戚带的。你能咋办,还不能给自家亲戚带点什么。

  不管在什么时代,投机倒把的人从来就没有少过,也禁止不了。被禁止的都是胆子小的,胆子大的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要利润大,这些人什么都敢做。

  背着大背篓,周玉兰从另外一边下山,走到镇上,坐上去往市里的车,再从市里到省城。两百公里都不到,也不是很远,但是在这时候还是要坐很久的车才能到。

  强忍着班车上的异味,一路颠簸到了省城,下车以后走到邮局附近小道死角。周玉兰拿出来不少袋子,四个大袋子。里面都是装满东西。

  一个人拖着东西走出来,走进邮局,自己要把三人的东西都寄过去,再到军区去。上次张叔叔来信说,最近几个月他要有事,没有时间去看自己,等到猫冬的时候才能去看她。张叔叔是在野战部队,她想应该是很忙的,不过他的家安在军区大院。

  她猜张叔叔所在的部队,应该在省城附近,要不不会把家安在军区大院的。

  站在军区门口,经过几番盘查询问以后,值班的战士才给周玉兰打电话去张治的家里。

  正好张治临时回来军区开会,在家里还没有走,接到军区大门口的电话,高兴的说:“别送进来,我亲自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