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炮灰婆婆的人生(快穿)第100节(2 / 2)


  村里的地都是有主的,柳纭娘又想要一个大院子。最后,发现只有村尾合适。

  汪海不缺银子,房子不用土砖,全部用青砖,他将工匠都找好了才离开的。

  冬日里天气冷,她打算开春之后动工,现在只是平地基。

  孙家菜地卖了,搬到村尾的破宅子后,吃菜都要村里人接济。可是,随着孙家名声越来越臭,送菜的人越来越少。

  无奈之下,孙母只能在村尾挖了一块无主之地种菜。

  巧了不是?

  汪海选中的地基就在那里,柳纭娘特意上门提醒:“明天开始,我要平地基,你们的菜还要吗?”

  孙母:“……”当然要。

  但是,一家人是最近才没菜吃,她那菜才刚刚长出苗来,这要是拔了,以后吃什么?

  “姜芦花,你是不是故意的?”

  柳纭娘扬眉:“你非要这么想,我也没法子。反正,明早上会有十来个人过来,你们的菜不收,到时候全部铲了,可别怪我没提前告知。”

  119. 第四个婆婆(完)三合一      于孙……

  于孙家来说, 菜地很要紧。

  村里人最近渐渐和孙家疏远,仅有的几户愿意给他们送菜的人家最近都再不上门。孙母手头的粮食本就为了还债卖掉大半,家里的这点, 只能吃到明年初。

  家中的地没了,这段日子各家各户都在猫冬,也找不到活干。他们那点粮食想要维持得更久, 就只能多吃菜。

  如果菜地都没了, 大概还没过年家中就要断粮。

  孙母真心觉得, 姜芦花这是想饿死自己一家人。

  “冬日里天短, 干不了几个时辰的活。要我说,你还是开春之后……”

  “我想今年把地基平出来, 开春之后起屋, 最好在春耕之前把屋子做好。”柳纭娘一脸无奈:“阿海去了边境, 应该会尽快成亲,到时候我就不能住在村里了。我总得在离开之前把房子造好吧?”

  听起来有理有据,孙母却难以接受,如非必要, 她不想将自家的窘迫告知外人,但此刻却顾不得了。她眼圈微红:“我们家为了还你的债, 粮食已经卖得差不多。你如果把菜地铲了,我们家……”

  “你们家就是再惨, 也不能占着我要用的地不放手啊!”柳纭娘振振有词:“天底下没这种道理。话已带到, 听不听是你的事。”

  无奈, 孙母只能连夜将青苗拔回家。

  孙明槐腿断了, 眼睛却不瞎,看到母亲晚上了还在院子里折腾,忍不住问:“娘, 天都黑了你为何还不进屋?”

  说实话,他想高氏了。

  亲娘再贴心,最多就是给他洗漱送饭,又因为家中里里外外都要人打理,大部分时候,都只有他一个人在屋中。腿上疼痛,看不进书,也抄不了书,越是无聊,感觉腿就越痛。他总觉得,如果有个人陪自己说说话,疼痛应该能减轻一二。

  村里的邻居倒是愿意陪他说话,可外人在这儿,不能畅所欲言。他还得打起精神……总之,高氏最合适。

  孙明槐也知道婆媳俩闹得不可开交,高氏这一次好像铁了心要让孙佳低头,所以,要她回来,就必须让母亲道歉。

  “娘,你要是忙不过来,就把大倩接回来吧。”

  孙母正在洗菜,听到这话,动作顿住:“她脾气那么大,我若是服了软。日后她只会更嚣张,明槐,她越温顺,你越舒心,我这也是为了你好。”

  孙明槐沉默了下:“娘,我怕你太辛苦。这么晚了还在洗菜,如果她在,你也有人帮忙。”

  “家里粮食不多,少一个人,我们还能多吃一点。”孙母叹了口气:“汪家欺人太甚,看到我种了菜,非要用那块地造房子。”

  孙明槐心头怒火中烧,一拳砸在被子上:“小人得志。”

  孙母赞同地点点头:“可不是么。现在村里人都知道汪海是将军,三天两头有人去姜家找他们闲聊,提及我们孙家,都没几句好话……”

  “捧高踩低,人之常情。”孙明槐垂下眼眸:“如果我的腿没受伤,我们家明年就翻身了。”

  听到这话,孙母满心惆怅。谁说不是呢?

  可儿子受了伤,开春后的县试参加不了,也翻不了身了。

  孙母心头的怒气越积越盛,又无处可发,恨恨踢了一脚面前的木盆。

  木盆翻倒,水流了一地,洗干净的菜也散落开去。

  孙母:“……”都怪汪家。

  *

  翌日早上,汪海启程去了边境,柳纭娘亲自将他送到村口,看着他背影消失才转身。

  孙家破院的隔壁已经有十多个人拿着锄头在干活,准备把地平了,然后开始打地基。

  人多力量大,大半日过去,地已经平得差不多。今日算是难得的好天气,太阳都露了脸。于是,干活的人三三两两结,伴进了林子,打算选一些造房子能够用到的木材。

  孙母在自家院子里忙活,因为院墙倒塌了一半,都不用抬头,就能看到隔壁的情形。

  眼看众人搬了许多大树回来,她在村里住,自然知道造房子木材的优劣,汪家砍回来的这些木头棵棵都是好料子……孙家还住在这样的破房子里,实在让人嫉妒。

  孙明槐躺在床上,听着隔壁的热闹,心里也不是滋味。沉吟半晌,他扬声喊:“娘。”

  孙母回过神,跑到窗边:“何事?”

  “那么多人干活,应该要喝不少茶水。娘,你熬些茶送过去。”他知道母亲不愿,又急忙补充:“冤家宜解不宜结。”

  孙母气得七窍生烟:“村里人捧她就罢了,连你也这么想。我不去!”

  她只要想到姜芦花扇她的那两巴掌,心头就像火烧似的,再有,家中落到这样的下场,罪魁祸首都是汪家,让她帮汪家的忙,她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