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章:寓教于乐(1 / 2)

第53章:寓教于乐

大雨持续下了将近两个月,不下雨的日屈指可数。

连绵的大雨使盆地草原上出现大量临时湖泊,草地非常松软,一踩一个坑。除了打鱼或偶尔捕猎,龙部落一直处于入不敷出、吃老本儿的状态。

但是,龙部落的人并没有遭遇往年雨季时的恐慌,照样衣食丰足,安居乐业,而且第一次体验到了纯娱乐生活。

那天,骆凤舞从养蚕室回到老虎洞后,立刻与朗沙还有善工一起制作了大量的油纸伞,每家分了两把。族人们第一次体会到在雨中行走而不会变成落汤鸡的感觉。

除了孩外,很多中年甚至老年的族人,有事没事的举着把伞在雨中走来走去,孩气十足。

过了好几天,族人们对雨伞的新鲜劲儿才过去。紧接着,骆凤舞拿出了十几副纸牌,教大家玩耍。

当初摸索着造纸时,因为工艺不稳定,弄出来的纸大厚薄各异。细心的朗沙并没有把它们扔掉,而是全部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次做油纸伞的纸就是这样得来的,后来用的纸才是专门改进的雨伞用纸。

这次的纸牌自然也是用这些存货做的。

骆凤舞专门弄了些炭条,在切割好的厚纸片上写写画画,做出的纸牌样式和现代纸牌很相似,但纸质粗糙很多。

刚开始,每副纸牌只有十张,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到10在四角上标注,中间还画着与数字对应的三角形或五角星。

除此之外,每张牌的正中心还画了个圆圈,里面写一个常用汉字,十张牌十个汉字:人、手、日、月、水、火、土、木、石、羊。恰好是和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笔画又比较简单的汉字。

纸牌的玩法很简单,就是比大。刚开始是单张比,后面是两张加和之后进行比较,再后面是三张牌的数字加在一起比,依此类推。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族人在玩乐中学会算数,顺便潜移默化地学习汉字。

为了激励族人们玩牌,骆凤舞让善工烧制了很多拇指甲盖儿大的陶颗粒,用于计算输赢。

每次输或赢的陶粒数就是比大之后的差值。比如,7比5大,拿5的那个人就给拿7的那个人2枚陶粒。

配套的奖励政策是,陶粒可以兑换成块儿肉干或果干。

纸牌面世之后,在龙部落迅速打牌。

人类本来就有相互比较、争强好胜的天性,更何况还有吸引人的奖励呢。

一时之间,屋外大雨哗哗下,屋内欢声阵阵起。风声雨声打牌声,声声入耳。

骆凤舞窃笑,寓教于乐的目的基本实现了。她再接再厉,又制作出二十张一副的“高阶”纸牌,标注1到20,又增加了十个常用且能与人们生活对应起来的汉字:男、女、大、、左、右、东、西、南、北。

将“高阶”纸牌的计算方法教给领悟能力最快的朗沙、耕琦和乔柠,分头传播就可以了。

当绝大多数族人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减法时,雨季终于尾声。

虽然下雨明显耽误生产,并且把当初为了外出探险而储备的食物全部吃光,但也不是没有令人高兴的事。

除了纸牌带给大家的算数能力外,居住地两侧的栅栏以及人们居住的土坯房都经受住了滂沱大雨的考验。

只有少数房稍微漏雨,修葺一下就好了。做围墙的栅栏是与活的竹或大树连接在一起的,始终笔直的站在风雨中,没有丝毫倾斜。

养殖的动物们也特别给力,并没有因为风吹雨淋而生病。